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在A瓶中盛满红色的水,然后向B瓶中放入一些从废旧电池上取下的锌皮,再注入稀硫酸,立即塞紧瓶塞,你会看到红色的水从B瓶尖嘴玻璃管喷出,形成美丽喷泉.请你解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如果想量取B瓶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你将怎样改进装置?
【答案】分析:根据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是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液体喷出分析;根据喷出水的体积就是氢气的体积设计装置;
解答:解: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使A瓶中的气体压强增大,因为A瓶和B瓶用导管相连,所以氢气进入B瓶,使B瓶内的液体压强增大,就从导管喷出,形成美丽喷泉;如果量取B瓶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可以把从B瓶中喷出的水用导管通入的一量筒内,这样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产生氢气的体积.
点评:本题利用化学反应中反应生成气体产生的压强差问题,探究了喷泉的形成,同时通过设计装置来测量气体的体积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6、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等体积的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紧瓶盖振荡,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Al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小明将Al丝插入到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他非常困惑.小芳告述了他,这是因为
铝丝的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和硫酸铜的反应
铝丝的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和硫酸铜的反应
,并告述了他处理的方法.他按照小芳告述的方法重新做了该实验,但他发现Al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的同时有气泡产生.这一现象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该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同学们猜想该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你认为他们提出该猜想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查阅资料]SO2的性质与CO2相似.
[设计方案]同学们为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方案:
(1)小明认为若是O2,则检验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中(木条不复燃,则不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中(木条不复燃,则不是氧气)

(2)小芳认为若是SO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在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即可验证.
(3)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产生的是O2和H2的混合气体,你认为该方案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点燃(或加热)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则可能发生爆炸
点燃(或加热)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则可能发生爆炸
.为确保安全,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实验证明可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首先称量装置甲的质量,再将收集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后点燃乙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有CuO的铜丝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加热再停止通气体,再次称量装置甲的质量,发现质量无变化.B瓶中所装试剂为
浓硫酸
浓硫酸

[实验结论]Al丝插入到CuSO4溶液时,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氢气

[实验反思](1)不用称量装置甲的质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于是他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小华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不足以说明S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他的理由是
SO2能溶于水,NaOH溶液中含有水,SO2的减少,是SO2溶于水,还是与NaOH反应,该实验无法说明.
SO2能溶于水,NaOH溶液中含有水,SO2的减少,是SO2溶于水,还是与NaOH反应,该实验无法说明.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小华思考后,仍用该装置,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
取一只相同的试管,收集满SO2后,倒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比较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即可判断
取一只相同的试管,收集满SO2后,倒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比较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即可判断
.小华采用的是
对比
对比
实验法.这一方法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2)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得出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硫酸
硫酸
.实验后,他们请教实验老师,老师告诉他们:在配制CuSO4溶液时,为防止溶液浑浊,在溶液中加了少量该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的探究,邀请你一同参加.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气密性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配套装置是
B
B
C或E
C或E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某同学用E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
没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气体
没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气体

(3)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C
AC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集气瓶口,若熄灭则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集气瓶口,若熄灭则满

(4)若F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红,原因是
CO2+H2O═H2CO3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揭东县一模)小云同学在整理厨房时不小心将一瓶醋打翻,醋洒在火炉旁的一堆草木灰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生成.激发了兴趣,于是他决定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草木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同学们猜想草木灰中含有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盐类物质,于是,设计并进行如右图甲所示的实验.观察到锥形瓶A内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试管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CO2(或二氧化碳)
CO2(或二氧化碳)

链接:如图甲中的发生装置如果用来制取氧气,则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如果用如图乙装置(预先盛满水)收集氧气,则气流从
b
b
端流入.乙装用途广泛,在医疗病人输氧的时候也用到它,此时乙装置除了可以润湿氧气外,还可以用来观察
氧气的流速
氧气的流速

[探究活动二]
资料摘要Ⅰ:多种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产生的火焰呈现各种特殊的颜色,例如下表:
化合物所含金属元素 钙元素 钾元素 铜元素
灼烧产生火焰颜色 砖红色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绿色
资料摘要Ⅱ:碳酸钾与碳酸钠、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碳酸氢钠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1)同学们认为还必须对草木灰中存在的盐类物质中所含的金属元素进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取草木灰样品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火焰呈
色,由此得出草木灰含有钾元素的结论.
(2)综合上述探究活动一、二结果,进一步猜测草木灰中含有的钾盐是:
a.KHCO3      b.
K2CO3
K2CO3
      c.
KHCO3和K2CO3
KHCO3和K2CO3
的混合物.
(3)小红认为上述猜测
a和c
a和c
是错误的.理由是草木灰经柴草燃烧而成,
KHCO3在柴草燃烧时的高温条件下会分解成K2CO3
KHCO3在柴草燃烧时的高温条件下会分解成K2CO3

(4)请你写出上述“探究活动一”中,锥形瓶A内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CO3+2HCl=2KCl+H2O+CO2↑.
K2CO3+2HCl=2KCl+H2O+CO2↑.

老师指出:草木灰成分复杂,其中所含其它成分的探究有待同学们后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5?卢湾区二模)氢氧化钙是一种碱,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氢氧化钾也是碱.那么,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钾溶液也发生反应?
    按照该思想方法,学生小组设计如右图(1)装置作探究:
锥形瓶内收满二氧化碳,滴管内盛有氢氧化钾溶液.挤压胶头滴管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振荡后可见小气球a明显膨胀.
(1)反应原理:
CO2+2KOH=K2CO3+H2O
CO2+2KOH=K2CO3+H2O

(2)试分析原因: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气球鼓起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气球鼓起

(3)在以上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液体中滴加无色酚酞,显
色.
    接着以上学生实验,教师提供如图(2)所示装置:一只较灵敏的弹簧秤下,悬挂着一个实心的铜球,铜球浸没在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M.教师请学生根据以上探究已有的结论推测:
(4)将烧杯敞开放置在空气中数天后,弹簧秤的读数将
小于M
小于M
.(假设溶液体积不变,且没有沉淀生成)(填“大于M”、“小于M”、“等于M”或“不能判断”)
(5)因为:
烧杯敝开放置在空气中数天后,烧杯中氢氧化钾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生成碳酸钾,使溶液质量增加,溶液体积不变而质量增加,根据ρ=
m
v
,可判断溶液密度增大,再根据F浮=ρV铜球g,可知铜球所受浮力增大,最后由弹簧秤的读数=G铜球-F浮,可得知此时弹簧秤的读数将小于M.
烧杯敝开放置在空气中数天后,烧杯中氢氧化钾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生成碳酸钾,使溶液质量增加,溶液体积不变而质量增加,根据ρ=
m
v
,可判断溶液密度增大,再根据F浮=ρV铜球g,可知铜球所受浮力增大,最后由弹簧秤的读数=G铜球-F浮,可得知此时弹簧秤的读数将小于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