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B.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C.蒸发海水得到粗盐D.用明矾溶液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分析 水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溶剂.海水中有很盐类,如氯化钠,常采用海水晒盐法获得粗盐.水中含有少量溶质会使溶液的熔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所以煮沸的汤温度要比水高,冬天常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盐以使冰冻快速融化.硬水是含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区别软硬水常采用的是肥皂水.

解答 解:A、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故A说法正确;
B、汤的沸点比水沸点高,所以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故B说法正确;
C、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一般采用蒸发海水即海水晒盐法获得粗盐,故C说法正确;
D、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而区别软硬水使用的是肥皂水,产生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浮渣的是硬水,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水的用途,属于基础题.注意D选项明矾净化水是吸附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而区别软硬水应使用肥皂水,硬水软化应采用加热或蒸馏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二氧化碳、氯化钠、铁、氧气四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B.C.氯化钠D.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借助构建
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
(1)如图1两种模型是汤姆森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填代号,下同)A是由汤姆森提出的.

(2)如图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上面的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一:由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2)现象二: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现象三: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③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卢瑟福的观点是BDEF
A、原子是不可分的
B、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好像一个大西瓜,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D、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F、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内高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物质
选 项
      ACuOCO2H2O
BCCOCO2
CCaCO3CaOCa(OH) 2
DH2SO4H2OH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物质中,不含有游离态氧元素的是(  )
A.空气B.液态氧C.二氧化碳D.溶有O2的河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点燃蜡烛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火焰分三层,其中最外层最亮B.烛心周围的蜡变为液体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组物质加水后,两两混合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Cu(OH)2    Na2CO3      HClB.H2SO4        CuCl2       NaOH
C.Ca(OH)2    Na2CO3      H2SO4D.CuSO4       Ca(OH)2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天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盐酸,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CaCO3和Na2CO3,待烧杯中的固体物质完全消失后,天平指针(  )
A.仍在中间B.偏向左盘C.偏向右盘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分子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纯净的氧气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3)走近酒店附近就能闻到酒的气味:
(4)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不见了:
(5)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