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熔化B.铁水铸锅C.纸张燃烧D.海水晒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水铸锅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向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某碳酸钠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4.4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碳酸钠溶液中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3)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B.H2+CuO$\frac{\underline{\;\;△\;\;}}{\;}$Cu+H2O
C.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D.AgNO3+NaCl═Ag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
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
D.青蒿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溶解 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
②过滤
③蒸发 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④计算产率 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84.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3次称量.
(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C.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D.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填仪器名称).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frac{\underline{\;\;△\;\;}}{\;}$X+Cl2↑+2H2O,X的化学式为MnCl2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和氢气,一段时间后,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5)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
③将t2℃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1%(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课本第十一单元课题1中,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试验时,知道了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某实验小组对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①CuCl2溶液、CuSO4溶液都呈蓝色,Cu(OH)2蓝色沉淀.
②CuSO4+BaCl2═BaSO4↓+CuCl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盐酸.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CuCl2
乙同学认为:一定含有CuCl2,可能含有CuSO4
丙同学认为:一定含有CuCl2,肯能含有CuSO4和BaCl2
你认为:一定含有CuCl2,可能含有BaCl2
【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CuSO4和BaCl2会继续发生反应.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正确
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猜想正确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严密正确不正确,理由是若滤液中含有CuSO4,同样也会产生蓝色沉淀.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对长时间向碱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度的兴趣.
【提出问题】一定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1)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通入过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BaCO3难溶于水.
(4)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1)溶质为NaOH和Na2CO3;(2)溶质为Na2CO3
(3)溶质为NaHCO3和Na2CO3(填化学式);(4)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溶液,滴在pH试纸上 pH=9 该溶液显碱性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有
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4)不成立
 (3)取步骤(2)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猜想(1)和(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1)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
(2)同学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教材,发现遇热或压强变小时:Ca(HCO32=CaCO3↓+CO2↑+H2O,纷纷提出,干粉灭火器中用NaHCO3灭火的反应原理与之相似,试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反思应用】(1)同学们回忆起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心想:如果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怎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回澄清.
(2)老师投影图片-新化县的梅山龙宫,冷水江市的波月洞,涟源市的藏经阁,双峰县的药王洞…宛如人间仙境的美丽溶洞,竟然是文中两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创造?!同学们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咋不决口,纷纷表示“娄底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