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春节期间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或75%酒精溶液消毒杀菌。
(1)“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它是由2NaOH+Cl2=NaClO+X+H2O反应制得,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
(2)酒精(C2H5OH):物质分类中属于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碳、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23g酒精中约含_______个氢原子。溶质质量分数为75%消毒酒精中“75%”的含义是_______。
(3)下图是酒精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的n倍,该反应中“
”和“
”的质量比是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
【答案】+1 NaCl 有机物 1:3 1.806×1024 每100克酒精溶液中含有75克酒精 2n:(n+2)
【解析】
(1)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l2=NaClO+X+H2O,反应物中钠、氢、氧、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2、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分子中含有1个氯原子和1个钠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1;NaCl。
(2)由乙醇的化学式C2H5OH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化学式中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原子个数比,所以碳、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是1:3;23克酒精的物质的量为=0.5mol,1mol任何物质中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一个酒精分子含有6个氢原子,故0.5mol酒精中有0.5mol×6×6.02×1023个=1.802×1024个氢原子;“75%”的消毒酒精指的是每100克酒精溶液中含有75克酒精。故填:有机物;1:3;1.806×1024;每100克酒精溶液中含有75克酒精。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假设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那么
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n,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有3个
,3个
,所以它们的质量比是:3×2n:3×(2+n)= 2n:(n+2)。故填:C2H5OH+3O2
2CO2+3H2O;2n:(n+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分别为Mg、BaCl2、Na2CO3、HCl中的一种。
(1)写出乙和丙的化学式: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和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和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又称为_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2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次氯酸(HClO)溶液和次氯酸钠(NaClO)溶液都具有漂泊、杀菌、消毒功效。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易分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一定含有____,可能还有NaClO、HCl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方案)为验证猜想,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Ⅰ、向盛有有色布条的烧杯中滴加该消毒液适量,放置一段时间 | 布条不褪色 | 该消毒液中___ |
Ⅱ、另取该消毒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震荡 | _ | 该消毒液中含有Na2CO3 |
实验Ⅱ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该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中溶质有__。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_。一般不要“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_。
(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物质大
D.3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30g的甲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
B.实验室制取氢气:Cu+H2SO4=CuSO+H2↑
C.实验室制取CO2:CaCO3+H2SO4=CaSO4+H2O+CO2↑
D.用点燃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2CO+O2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 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
D. 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
代表一个氢原子,
代表一个氧原子。
(1)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
(2)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建议市民多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短距离优先考虑自信车或步行.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看问题.自行车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请根据图示回答:
(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选填一种物质编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2)用铝合金作轮圈的原因_____.
(3)铜链条经雨淋后日久就容易出现绿色的不溶物,经测定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据此,你认为是铜与水、氧气、空气中的物质(填化学式)_____反应而生成铜绿,根据所学的知识,除去铜绿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C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C时,________(填“甲”或“乙”)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图2中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把10°C 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C,其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