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如图所示为用加热后的玻璃棒点燃白磷,来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①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时,常常导致瓶塞被冲开,实验失败.导致瓶塞被冲开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了防止瓶塞被冲开,你能将实验作如何的改进?
③实验时,用加热后的玻璃棒点燃白磷,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点燃瓶内的白磷吗?
(2)已知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4Al+3O2↑对于解答:“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
小倩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下面两种不同解法:
小倩同学的解法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设生成的铝质量为X
2Al2O3  4Al+3O2
204108
10t      X

=
X=5.3t
答:最多可生产5.3t铝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3%
铝的质量为10t×53%=5.3t
答:最多可生产5.3t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并说明理由.
②对“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并说明理由.
③请你把②的正确解法写出来.

【答案】分析:(1)①根据白磷燃烧结合装置的特点分析;
②为了防止瓶塞被冲开,应减小白磷的量或把锥形瓶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③因白磷着火点低,可用酒精灯给锥形瓶底部微热来点燃白磷;
(2)①小倩用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小明用的是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但小明的解题方法有局限性,只有在化合物分解后,要求的元素的质量没有被分解到两种物质中时才能使用;
②本题不能用小明的方法解答,因为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氧元素没有都在氧气中,还有一部分在H2O中存在;
③由①和②的解题过程可知,小倩同学的解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而只有在化合物分解后,要求的元素的质量没有被分解到两种物质中时才能使用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答:(1)①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瓶内压强大于外部压强,常常导致瓶塞被冲开,实验失败;             
②为了防止瓶塞被冲开,应减小白磷的量或把锥形瓶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③因白磷着火点低,可用酒精灯给锥形瓶底部微热来点燃白磷;
故答案为:①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瓶内压强大于外部压强,常常导致瓶塞被冲开,实验失败;
②减小白磷的量或把锥形瓶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③可用酒精灯给锥形瓶底部微热来点燃白磷;
(2)①都正确,因为在电解过程中,氧化铝中的铝全部变成单质铝;
故答案为:都正确;因为在电解过程中,氧化铝中的铝全部变成单质铝;
②不能,因为过氧化氢分解时,过氧化氢是的氧没有全部转变成氧气,故只能用小倩的方法来解.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过氧化氢分解时,过氧化氢是的氧没有全部转变成氧气;
③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2×34              32
34g                X       
=
X=16g   
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某校同学对市场上的食品疏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甲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碳酸氢钠)的疏松剂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用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试回答: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
 

②由实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北方农村地区用“碱面”(碳酸钠)蒸馒头时,必须先将面粉发酵(产生一些有机酸)的原因是
 

实验二:乙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名为“臭粉”的疏松剂,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实验:
(1)“臭粉”为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取少量样品与稀盐酸混合后产生了可以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3)取少量样品加热后,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少量样品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共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臭气.
调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课本中一种常见的盐.
①你认为该盐是
 
,它加热后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用“臭粉”作疏松剂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销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
 

③某些小商贩喜欢选用“臭粉”代替“小苏打”作疏松剂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三:丙小组同学探究小苏打、“臭粉”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1)两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中都含有
 
.推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
 
 

(2)小组的同学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体用pH试纸测得:pH=7.猜测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实验四:丁小组的同学在某超市发现一种复合疏松剂--发酵粉,其成分见表:
成分 所用物质
碳酸盐类 碳酸氢钠
酸性物质 柠檬酸、酒石酸等
疏松剂 明矾
其他成分 淀粉、脂肪酸等
(1)这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主要是
 
;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
 
 

(2)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按图组装仪器,将5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Ⅱ.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Ⅳ.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Ⅴ.重复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精英家教网
讨论:
①步骤Ⅰ.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所加的酸溶液是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甲的作用是
 

③请利用有关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本小题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33、为探究四瓶未知无色溶液的成分,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四种溶液分别是Na2CO3,NaOH、Ca(OH)2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实验过程
甲组实验方案:将四瓶溶液标号分别为1,2,3,4,只利用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1)如图所示:
①2号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则2号溶液是
稀盐酸

②另三支试管中溶液均由无色变蓝色
(2)另取1、3、4号溶液,分别滴加2号溶液


①3号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则3号溶液是
碳酸钠

②另外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3)另取1,4号溶液,分别滴加
3号溶液
①1号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另一支试管中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乙组实验方案: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任取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第四种溶液
 ①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①第四种溶液为稀盐酸
②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第四种为Na2CO3溶液
③三支试管中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③第四种为NaOH溶液
实验分析
经过交流后,发现实验结论
(填序号)是不正确的;若该结论作正确,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是
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丙组实验方案:将四种溶液编号为1,2,3,4,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
①A,B,C均无明显变化
②D中有沉淀析出
标号为1,2,3,4的溶液依次为(用化学式表示):
NaOH、Ca(OH)2、HCl、Na2CO3
HCl、Na2CO3、NaOH、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探究四瓶未知无色溶液的成分,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四种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实验过程]
甲组实验方案:将四瓶溶液标号分别为1、2、3、4,只利用紫色石蕊试液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1)如图所示:
①2号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则2号溶液是
稀盐酸
稀盐酸


②另三支试管中溶液均由无色变蓝色
(2)另取1、3、4、号溶液,分别滴加2号溶液
①3号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则3号溶液是
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②另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3)另取1、4号溶液,分别滴加
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①1号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2NaOH+CaCO3
Ca(OH)2+Na2CO3=2NaOH+CaCO3

②另一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乙组实验方案: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任取三种溶液
于三支试管中,
分别滴加第四
中溶液
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第四种溶液为稀盐酸
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第四种为碳酸钠溶液
三支试管中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第四种为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分析]
经过交流后,发现实验结论
2
2
(填序号)是不正确的;若该结论正确,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时
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丙组实验方案:将四种溶液编号为1、2、3、4,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如图所示:


①A、B、C均无明显变化

②D中有沉淀析出
标号为1、2、3、4的
溶液依次为(用化学式
表示):
NaOH、Na2CO3、HCl、Ca(OH)2
NaOH、Na2CO3、HCl、Ca(OH)2
HCl、Ca(OH)2、NaOH、Na2CO3
HCl、Ca(OH)2、NaOH、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天桥区二模)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并进行氧气的验证性实验.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CH
ACH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则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为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则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为氧气

(2)小强同学欲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二氧化碳气体)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与任何反应),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小强同学取2g氧化铁样品设计了实验方案: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选择的仪器按D1→C→E→D2顺序连接,然后进行实验(D1、D2为两个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假设有关反应均反应完全).
①仪器D1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②通过测量反应前后D2处装置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铁的纯度.若其他操作正确,反应结束后测得D2装置增重了1.32g(不考虑空气中成分对D2装置质量的影响),则此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80%
80%
.若上述连接仪器没有使用D1装置,计算出的氧化铁样品纯度与实际值比较将
一定偏大
一定偏大
(填“一定偏大”、“一定偏小”、“基本一致”之一).
③对于小强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装置,你认为存在的不足是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对环境造成污染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对环境造成污染
,你的具体改进建议是
在装置最后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在装置最后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天津)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为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且易受热分解(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E为
CuO
CuO

(2)D→F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配制过程如下:步骤Ⅰ,向生石灰中加水制成石灰乳,将其温度降至室温;步骤Ⅱ,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边倒入边用木棒搅拌,即配成波尔多液.
①写出上述配制波尔多液过程中步骤Ⅰ和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Ⅰ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Ⅱ
Ca(OH)2+CuSO4═CaSO4+Cu(OH)2
Ca(OH)2+CuSO4═CaSO4+Cu(OH)2

②若步骤Ⅰ中石灰乳温度未降至室温,会造成波尔多液变质,其原因是
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
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