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除CO外,还有_____可以还原Fe2O3
(2)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的目的是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 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 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 a=c
D. 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D.将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C应是酸、碱、盐中的哪类物质?________。
(3)写出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操 作 | 实 验 现 象 |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 验 操 作 | 实 验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gM放入15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B.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80gN放入15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t℃
D.200gN的溶液,蒸发60g水、冷却至t℃后得到40g晶体,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钠和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用一种无色溶液X把A、B、C、D一一鉴别了出来,已知X是含有镁元素的化合物,鉴别方法见图所示。(所加溶液均过量,使反应完全)
完成下列问题:
(1)确定A、B、C、D、X各代表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X________。
(2)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和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B.O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 C.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 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 曲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25.0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21.6 | 19.2 | 16.2 | 16.2 |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g。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