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反应中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

A.+氧气氧化汞

B.+氧气++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

D.氢气+氧气

【答案】C

【解析】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是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有氧参与是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是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D、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是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与不是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下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炼铁,并将得到的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收集。(提示: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气体。)

实验步骤如下:(说明:M去掉,导管口加个气球,我不会加,让印刷厂给加上的)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其它容器中各加入适量试剂(如图所示)。

(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和K1,打开K2,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4)打开分液漏斗开关K,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使液面没过导管下端,关闭开关K。关闭K2,打开K1,继续通CO,点燃酒精喷灯,装置A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当装置C中的现象是 时,说明装置B中的反应是充分的,立即关闭K1,打开K2,装置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CO。

(5)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气体至装置A的药品冷却。经称量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64 g,此时生成Fe的质量是__________g(结果精确到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得到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有用的物质,该变化属于_____变化;将石油分馏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产品,该变化属于______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核外电子总数是___,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金属等物质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地下水硬度过大会影响生产和生活,应软化后使用.
a.检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b.如果某地下水钙、镁离子含量过高(假设主要以 CaCl2、MgCl2形式存在),可先加入适量的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再加入适量的后生成沉淀碳酸钙,即可将水软化.
(2)金属相关知识的学习.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填序号,下同)

(3)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B.洁净的空气C.冰水共存物D.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用金刚石裁玻璃

D.用铜铝制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标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检验CO2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AD组合装置可用于制取收集的一种气体是(填物质名称),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物理性质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方法

方法一

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

方法二

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3)氨气的物理性质及其制取方法 归纳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采用方法(填“一”或“二”);据此,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收集装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