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除去氧气和隔绝氧气.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取上述溶液加水稀释后,再滴加无色酚酞
,②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呈红色不消失.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4
(1)表中x=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稀盐酸过量.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②可能是碳酸钠; 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4)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
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3)在图2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
(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 方案一:(1)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如果盐酸过量,则使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
方案二:(1)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空气中的氧气有一少部分会溶于水,加热可把水中的氧气除去;植物油浮在水面上,能防止氧气进入溶液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
(3)根据用稀释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检验浓氢氧化钠能使变红的酚酞试液的红色消失进行分析;
方案三:(1)根据表中的数据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解答即可;
(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使烧瓶中的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的角度进行分析;
(3)①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进行分析;
②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③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
④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4)根据该题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知道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然后依据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然后判断是否有氢氧化钠进而解答该题.

解答 解:方案一:(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2)向NaOH溶液中再滴加盐酸,如果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1)由于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加热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气,滴加植物油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
(2)碳酸钠虽然是盐,但它的水溶液显碱性;
(3)可以采用向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的方法来证明,所以①实验方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②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又变成红色;
方案三:(1)第三组中氢氧化钠和盐酸的浓度都是第一组的2倍,浓度叠加就是第一组的4倍,温度的变化是第一组的4倍;第二组与第一组比较,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变,而氢氧化钠的浓度是第一组的2倍,所以温度的改变也是第一组的2倍,所以X的值是7;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温度会升高,导致烧瓶内的压强增大,使U形管的液面出现高度差,所以U形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
(3)①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如果加入盐酸的速度稍快可能会使加入的盐酸过量,如使用胶头滴管加入盐酸,可以防止稀盐酸过量;
②用玻璃棒搅拌能够使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③若出现气泡则说明可能是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氢氧化钠若变质则产生碳酸钠,由于反应的情况不能确定,所以可以得出固体成分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等猜想;
(4)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跟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10%                    2.2g
$\frac{106}{x}$=$\frac{73}{y×10%}$=$\frac{44}{2.2g}$
x=5.3g   
y=36.5g
NaOH的质量为:13.3g-5.3g=8g
设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36.5
      8g     z×10% 
     $\frac{40}{8g}$=$\frac{36.5}{z×10%}$
      z=73g
(3)在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
故答案为:方案一:(1)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2)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1)除去氧气和隔绝氧气;
(2)碱;
(3)取上述溶液加水稀释后,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不消失;
方案三:(1)7;
(2)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3)①防止稀盐酸过量;
②使反应充分;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Na2CO3,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4)(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
(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73g;
(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D(填编号);试管口塞棉花的原因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进入导管
(3)如用E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当看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4)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在加药品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5)收集氧气时,使用F(填编号〕所示的方法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也选用这种收集方法,理由是留有少量的水用于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有两种气体参加的化合反应: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②有金属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2HgO$\frac{\underline{\;\;△\;\;}}{\;}$2Hg+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有初中阶段常见的A、B、C、D、E、F、G等七种物质.A为白色固体,加热后放出无色气体B并产生白色固体H;C为黑色固体,它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气体E;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固体D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另一种白色固体G;气体F可由一种淡黄色固体在B中燃烧产生,它能污染空气.试推断上述七种物质,写出其中某些物质的化学式:AKClO3
CC、FSO2、G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分析】浩明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产物之一氧气.

(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①图中b、d仪器的名称:b长颈漏斗,d导管.
②A是实验室制取、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应分别选用(填序号)I、III.
(2)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参与反应的CO2,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如果没有连接这个装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影响氧气的检验.
(3)有同学觉得以上探究装置还有不足之处,因为无法判断要除去的气体是否都已除净.为确保收集的气体更纯净,可在A与B之间添加装置Ⅵ(填序号),在C与D之间添加装置Ⅴ(填序号),若实验要成功,你刚刚添加的两个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依次应该是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CD或CE;(填字母代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装置B中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选用A做发生装置,与装置C比较,装置A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4)若用图乙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b进入(“a”或“b”).
(5)如图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改进后的优点是①②③(填序号).
A、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B、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C、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又名黄蒿素等,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恶性疟疾.2015年10月5曰,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而获得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是一种有机物
B.在一个青蒿素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5:22:5
C.青蒿素不属于氧化物
D.青蒿素分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在生成该分子时,氧元素失去了两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固体药品
C.
滴加液体
D.
过滤粗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与分类均正确的是(  )
A.Na2CO3 纯碱 碱B.CaO 生石灰 氧化物
C.O2 臭氧 单质D.NaHCO3 苏打  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