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大理石雕像受酸雨腐蚀
B、镁条燃烧
C、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D、蒸发食盐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雕像受腐蚀的过程中酸雨中的酸与碳酸钙反应,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镁条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后,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有新物质硝酸铜和银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蒸发食盐水是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表为某品牌奶粉中标签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 蛋白质
(g)
乳糖
(g)
脂肪
(g)

(mg)

(mg)

(mg)

(mg)
维生素A
(国际单位)
每100克含 ≥22 ≤50 22-26 ≥1100 8-18 ≥550 3-6 ≥1100
(1)上表中未出现六大类营养素中的
 
,能提供能量的有
 
种.
(2)上表出现了
 
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3)人体健康离不开钙元素.下列有关钙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幼儿缺钙会得侏儒症                     B.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
C.成人比幼儿和青少年需要摄入更多量的钙否 D.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符号表示:
5个氯分子
 
;2个氢原子
 
;3个铵根离子
 
;催化剂Cr2O3中Cr元素的化合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刚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向家人提出了如下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
B、霉变的大米蒸熟后食用无害
C、用食醋出去水壶中的水垢
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B、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是36g,则100g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C、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贮存时要阴凉密封
D、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出现白色斑迹,是因为水分蒸发后盐分结晶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H2(H2O)  通过浓硫酸
B、KNO3溶液(NaCl)  蒸发结晶,过滤
C、Cu(Zn)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D、Fe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由三种元素组成,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1:4
B、乙酸乙酯属于有机物
C、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常见物质的鉴别 B. 环境保护
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
磷矿粉和氯化铵--观察颜色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白色污染--只对人的视觉感观有影响
温室效应--对大气环境有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内蛋白质有影响
C. 化学与生活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汽油去油污与洗涤剂去油污--原理相同
蛋白质与油脂--组成元素相同
合金与纯金--硬度相同
H2、C、CO2 --三种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分子、原子、离子--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
棉花、羊毛、天然橡胶--三大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
问题:
①图1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
 
(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
②曲线上M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情况是
 

③向烧杯中倾倒20g(滴有2滴酚酞试液)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
 
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1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要使反应后的溶液变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结果精确到0.1g).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2)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操作:
根据图示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稀盐  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
 

(3)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36.5g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20%、25%的盐酸,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表:
烧杯编号ABCDE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5%10%15%20%25%
反应后溶液温度(℃)24℃34℃46℃54℃54℃
实验结论:影响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