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物质“名不副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盐”不是盐 B.“纯碱”不是碱
C.“水银”不是银 D.“干冰”不是冰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贵州省遵义市毕业生学业(4)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7.5g样品放入烧杯,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34.7g,放出的气体在常温下体积为1.1L。
(1)常温下CO2气体的密度为2.0g/L,则上述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g。
(2)如石灰石中的杂质均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计算:
①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最终结果保留1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贵州省毕业生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金属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1)铝合金材质与纯铝比较,主要优点是 ;
(2)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避免钢铁腐蚀,通常在钢铁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一,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②实验二,若出现 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毕业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今年3月20日凌晨,324国道诏安下寮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装载18.26吨天然气的槽车侧翻,天然气泄漏。事故发生后,周边500米范围内实施紧急疏散人员、拉闸断电、不得使用明火等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紧急拉闸断电、不得使用明火,是因为 。
事故处理过程中,消防人员不停的往槽车喷水,目的是: 。
(2)天然气泄漏的主要危险是天然气会因为燃烧而发生激烈的爆炸,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
(3)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而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减轻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毕业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
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
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该实验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很小
C.分子不断运动 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福州市毕业班质量检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9分)(1)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各种氮肥的过程如图所示。
分析图的工艺流程,回答问题:
① 流程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② 流程Ⅱ中氨气与某物质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2)下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 在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 在t1℃时,将3 g乙物质加入1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
③ N点表示在t2℃时甲物质形成的溶液处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④ 欲使甲溶液从状态M变化为状态P,简单的操作步骤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福州市毕业班质量检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水果和蔬菜含有人体需要的维生素
C. 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D.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漳州市毕业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B. 碳酸钙中的氯化钠(水)
C.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稀硫酸) D. 氮气中的氧气(灼热的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晋江市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B.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
C.回收利用废金属意义重大 D.合金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