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下列关于CaC2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草酸钙分子是由碳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
B. 钙、碳、氧三种元素的个数比是1∶2∶4
C.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由一种金属和两种非金属组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Z Y X B. Y X Z C. X Y Z D. X Z 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2018-2019学年九上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将15.8 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氧气,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请回答:
(1)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________高锰酸钾的质量。(填“大于”“小于”“等于”)。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剩余固体物质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各是_____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2N2+2CO2
C. 该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D. 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 | 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 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 |
B | CO有毒,CO2无毒 |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
C |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 | 分子个数增多 |
D |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2)根据右图实验分析,对比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________等。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所需仪器自选)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下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____→F。(查阅资料:浓硫酸是干燥剂,能吸收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NaHCO3+HCl=NaCl+CO2↑+H2O)
(3)为了防止制取的CO2中含有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_____。(填“能”或“不能”)用没有挥发性的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_____。
(4)实验室也可用上述发生装置制取氢气,若用图所示J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B. 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生石灰,溶液变浑浊
C. 将稀硫酸加入到氧化铁粉末中,溶液变成浅绿色
D. 在白醋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