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 A、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C、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D、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 解:A、t1℃时A和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仍饱和,B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不会改变,故错误;
D、t2℃时A的溶解度是4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g的A,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AD.

点评 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A、B、C、D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N032+K2CO3=BaCO3↓+2KNO3

【实验结论】完成实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判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或硫酸钡),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OH-、CO${\;}_{3}^{2-}$.
【实验拓展】为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可能含有Ba2+向滤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含有该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食盐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Cl2═HCl+HClO.
(2)分析微观过程图,我能从微观角度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甲醛浸泡海产品防止变质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铁制品绣蚀的原因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2)铝制品不易锈蚀的原因是铝与氧气作用,在表面形成了致密的保护膜,这种保护膜的化学成分用化学式表示为Al2O3
(3)电池中含有铅、镍、镉、汞等金属,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回收废旧电池的重要意义是AC.
A.节约金属资源  B.增加金属产量 C.减少环境污染
(4)对Al、Ag、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组不可疗的是②.
①Al、Ag、CuSO4 溶液
②Cu、Ag、Al2(SO43溶液
③Cu、Al2(SO43溶液、AgN0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
①2Ca2+--2个钙离子     ②O2--2个氧原子    ③2H2O--2个水分子
④2H--2个氢元素     ⑤$\stackrel{0}{{N}_{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①④⑤B.②④C.①③⑤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蒸馏B.沉淀C.过滤D.吸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中集气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2)B中能观察到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中出现水珠,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H(填元素符号),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填元素符号);
(3)C实验的目的: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