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从所学知识的角度,下列成语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磨杵成针
B.点石成金
C.百炼成钢
D.滴水成冰
【答案】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解答:解:A、磨杵成针,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的物质是“石”中没有金元素,反应后也不可能产生金元素;故B没有科学依据.
C、因生铁碳含量2%-4.3%,钢的碳含量0.03%-2%,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经过高温,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多次冶炼精度更高,故说法正确.
D、滴水成冰针,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5、2002年12月13日,广西一辆满载砒霜的大货车因车祸翻下山坡,滑入河道,导致7.0×103kg砒霜散落到河水中.砒霜的主要成分是As2O3,剧毒,致死量为0.1g,可用于制造杀虫剂和灭鼠剂等.As2O3是偏酸性氧化物,其无色晶体在193℃升华,微溶于水生成H3AsO3;其酸对应的盐也均有毒性,其中碱金属(Na、K等)对应的盐溶于水,其他金属对应的盐几乎不溶于水.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有关紧急措施,其中一项是向河中投入了5.0×104kg白色固体,由于措施得力,没有发生人中毒、死亡事件.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及有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H3AsO3中As元素的化合价为
+3

(2)从经济、易得、实用的角度,你认为投入的5.0×104kg白色固体是
生石灰(或C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碳元素和氧元素
碳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水分子
水分子
的运动引起的.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1:2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填在下列横线上:
A装置的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E装置的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A装置的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E装置的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将上述错误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亮利用上述装置制取氧气后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按要求收集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l0 20 30 40 50 3l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小亮选用A和E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并在A装置的试管口加一团棉花,请写出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②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21
21
%.
③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
①④⑤
①④⑤

④小亮通过计算知道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同时发现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并不可靠.
(4)你和小明还一起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①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不选用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收集气体
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收集气体

②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气体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B或者C的发生装置.
③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欲制取2.2克的二氧化碳气体,则至少需要含杂质20%的石灰石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集气瓶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错误:试管口向上倾斜,改正: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错误:试管口向上倾斜,改正: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②
错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导管未伸入到接近瓶底,改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错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导管未伸入到接近瓶底,改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①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产生气体速率很快,不易收集
产生气体速率很快,不易收集

②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气体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B或者C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
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
.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验满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了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了

有一名同学欲用G来代替E,则气体应从导管口
a
a
通入.
(4)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按要求收集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l0 20 30 40 50 3l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请你帮小亮选出制取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B
B
,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2H2O2
 MnO2 
.
 
O2↑+2H2O
2H2O2
 MnO2 
.
 
O2↑+2H2O
.若用G来代替收集装置,则气体应从导管口
a
a
通入.
②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
③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21
21
%.
④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35
35
%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分数是
49
49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⑤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82
82
℃.

⑥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
①、④、⑤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2)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3)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