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了解物质的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请按下列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其编号填空。
A 活性炭 B 熟石灰 C 碳酸钠 D 碳酸氢铵 E 生石灰 F 一氧化碳 G 干冰 H 酒精
(1)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_______;
(2)农业生产中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
(4)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是_______;
(5)农业上常用作氮肥的是_______;
(6)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的是_______;
(7)用于制造洗涤剂,被称为“纯碱”的是______;
(8)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2月8日晚铜陵化工厂爆炸事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化学实验中的先后顺序不但影晌着实验成败与否,还可能造成身体伤害。下列实验顺序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先倒浓硫酸再慢慢倒入水并不断搅拌
B.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先涂硼酸溶液再用水冲洗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再给装置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气体,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移出水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金属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过滤黄泥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的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_作用。
(3)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了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___元素,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燃料和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目前人类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燃烧提供能量。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措施合理且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_________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提倡秸秆焚烧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E提倡绿色出行
(3)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从未中断。哈佛大学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次演讲时说到:“中国人倔强的不服输精神,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忍不拔摩擦出来的!”钻木取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但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元素
B.性质:都能溶于水;CO能燃烧,而CO2不能燃烧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气体燃料
D.危害:都有毒,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和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C.塑料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
D.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由它的着火点决定,而与氧气的浓度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对安全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小轿车的安全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和保证安全
B.油罐车的下面拖着一条铁链是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
C.鞭炮、汽油、花露水等都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带上火车
D.冬天用煤炉生火取暖经常通风防止煤气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发生,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浓溶液清洗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当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C.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
D.在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 为了方便观察,试管口对着自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