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某紫黑色固体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把黑色固体C加入一种无色液体E中也可产生无色气体B(C在该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黑色固体F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气体G.气体G通过光合作用又转化为无色气体B.已知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写出对应物质名称:B
 
   C
 
     F
 

(2)写出加热A的文字表达式: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反应的特点分析,初中化学中接触到的紫黑色固体受热能分解的只有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B为氧气,黑色固体C为二氧化锰,固体D为锰酸钾;把黑色固体C加入一种无色液体E中也可产生无色气体B(C在该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说明E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黑色固体F能在氧气在燃烧产生气体G,气体G通过光合作用又转化为无色气体B,因此F是碳G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据此分析.
解答:解:紫黑色固体受热能分解的只有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B为氧气,黑色固体C为二氧化锰,固体D为锰酸钾;把黑色固体C加入一种无色液体E中也可产生无色气体B(C在该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说明E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黑色固体F能在氧气在燃烧产生气体G,气体G通过光合作用又转化为无色气体B,因此F是碳G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因此:
(1)B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F是碳;故答案为:氧气;二氧化锰;碳;
(2)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点评:此题属于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推断题的关键是突破口的选择,颜色,重要的反应都可以作为突破口,同时要敢于尝试,记住重要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对常见物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要熟练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碳酸钙B、白磷
C、生石灰D、铁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一种物质能和其他三种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  )
A、铁B、稀硫酸
C、硫酸铜溶液D、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贵州十大名茶之一“清池翠片”产自贡茶之乡金沙-清池镇,其中含有全天然抗氧化食品茶多酚,抗氧化能力强,无毒、无副作用、无异味.其成分之一EGCG(化学式为C23H20O9
(1)一个EGCG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EGC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H2He
3Li4Be5B6C7N8O9F10Ne
11Na12Mg13Al14Si15P16SXCl18Ar
19K20Ca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2)分析上表规律,可推知,表中X═
 

(3)16号元素的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4)写出由11号和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何用一种化学方法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现象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及反应的基本类型:
a.磷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10.8g固体氢氧化钠溶于49.2g水中,配成溶液.
(1)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若将上述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到16%,求需加水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图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
 
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墨中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
 
性.
(3)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单质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金工业.①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②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4)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试管①中的现象是
 
.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a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