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
故答案为: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燃烧匙中加入少量蔗糖,加热时蔗糖会慢慢熔化成液体,这时蔗糖发生了物理变化;若继续加热,蔗糖会逐渐变黑,并能闻到一股焦味,这时蔗糖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这说明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上述实验中100g混合溶液与m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共记录了两组实验数据: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通过分析和计算得知,原混合溶液中HCl与CaCl2的质量比为73:111.
(2)m=200g.
(3)此外,上述实验中100g混合溶液与m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液体肥皂(9-11)B.西瓜汁(5-6)C.酱油(4-5)D.柠檬汁 (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干燥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
A.HCl和COB.HCl、H2和CO2C.CH4和H2D.HCl、CO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稀释浓H2SO4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沿杯倒入水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能使木条和纸张变黑,是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性;浓硫酸可以干燥H2或O2,是由于它有吸水性性;如果皮肤上或衣服上沾有浓硫酸,处理方法是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0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化学无处不在,请按要求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做法:
(1)用微粒观点解释:洗过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干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2)天然气是家用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CH4(写化学式).
(3)氮气作食品包装袋中的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4)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5)“科学膳食”是人类健康生活的保障.小明的食谱中缺少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你建议他应该增加蔬菜(填一种).
(6)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乳化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课题组的同学想要探究草酸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二者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于是同学们组装了如图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中红色氧化铁变为黑色(填现象),则说明产物中有CO(填化学式),所以还应在装置末尾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填操作).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C装置中的浓硫酸有什么作用:吸收CO中的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Zn、Cu、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n、Cu、FeB.Zn、Fe、CuC.Fe、Zn、CuD.Cu、Fe、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