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归纳与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图是教科书的一幅插图,“点燃”两字是某同学做的听课笔记.下列几位同学复习时对图中蕴含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
A.此反应为 H2+Cl2$\frac{\underline{\;点燃\;}}{\;}$2HCl,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 1:1:2
C.生成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 pH<7
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必须有助燃物质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图,一个氢分子与一个氯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frac{\underline{\;点燃\;}}{\;}$2HCl,运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成对该反应的相关判断.

解答 解:A、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可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frac{\underline{\;点燃\;}}{\;}$2HCl,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的特点,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frac{\underline{\;点燃\;}}{\;}$2HCl,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2:71:73≠1:1:2,故B不正确;
C、生成物HCl气体易溶于水,其溶液俗称盐酸呈酸性,溶液的pH<7,故C正确;
D、该反应表明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因此可推断得出: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必须有助燃物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计算方法: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则是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除杂方法中,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
A.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用水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C.用铁粉除去硫酸亚锌溶液中的硫酸铜
D.用硫酸铜溶液除去铜粉中的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根据如表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溶解度/g
020406080
KNO313.331.663.9110169
Na
Cl
35.736.036.637.338.4
(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
(2)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A(填“A”或“B”).
(3)20℃时,将40g KNO3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131.6g.
(4)实验室配制500g 10%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质量5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取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4g,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19.6%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是(  )
A.12.4gB.10.8gC.9.2gD.7.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陶瓷花盆
B.
真丝围巾
C.
大理石地砖
D.
塑料保鲜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A>B>C.
(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无晶体析出的是C.
(3)2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g,再往该溶液中加入10g水,此时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不变(填写“变大”、“变小”、“不变”).
(4)若将 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 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学校开展探究活动,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图1实验活动.
第一:甲组同学开始了“关于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2)B中现象是声带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第二:乙组同学开始“关于红磷燃烧”的实验活动
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3)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4)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第三:丙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6)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3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草木灰水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
①据表推测,紫薯汁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红色,该汁液能(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②用pH试纸测定图3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碱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
③图4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B(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北侧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化学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则100g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化学使人类对物质的利用能够“物尽其用”. 如图1所示是煤的多种用途:

(1)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生成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物质的过程称为煤的干馏,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物理”或“化学”);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其还原(填“氧化”或“还原”)性;焦炉煤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属于有机物的是CH4
(2)如图2是煤燃烧过程中某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Ⅰ.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化学式为CO、CO2
Ⅱ.为了使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在反应物中应增加的微粒是b(填序号)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