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1)某同学发现烧水后的铁锅内残留较多的白色水垢,据此他判断所取用的水可能为硬水,可使用肥皂水(填写试剂名称)来验证其判断.
(2)该同学用开水为爷爷泡茶时发现茶杯内有一不锈钢网,可以防止将茶叶直接喝进嘴里.使用该网类似于进行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3)铝锅比铁锅更耐腐蚀,其原因是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4)工业上常采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炼铁,实验室实验过程中,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原因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避免发生爆炸.

分析 (1)用肥皂水检验硬水是常用的硬水检验方法;
(2)茶杯内使用不锈钢网是为了起过滤茶叶的作用;
(3)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4)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在有限的空间内会发生爆炸.

解答 解:
(1)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肥皂水遇硬水不易起泡沫,肥皂水遇软水会产生丰富泡沫,所以用肥皂水来判断所用之水为硬水;
(2)茶杯内使用不锈钢网是为了起过滤茶叶的作用;
(3)铝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锅比铁锅更耐腐蚀;
(4)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在有限的空间内会发生爆炸,故实验过程中,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原因就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避免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
(1)肥皂水;
(2)过滤;
(3)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4)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避免发生爆炸.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既考查了硬水的鉴别方法,又考查了过滤的原理、金属的性质等,注重基础,题目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实验室里加热30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0.4g.请计算:氧气密度=1.3g/L
(1)生成氧气的体积为多少L?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3)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是什么?各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几种常见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石灰石是某市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生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克,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234
加入样品的质量/克5101520
生成CO2的质量/克1.763.524.4m
(1)这种测定方法是定量(填定性或定量)测定.
(2)上表中m的数值是4.4.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符号“3SO42-”中:数字3的意义:③,数字2的意义:⑤. (填序号)
(选择①表示原子个数 ②表示分子个数 ③表示离子个数 ④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某原子的个数  ⑤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类型(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③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甲烷+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指标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五级
B.酸雨是由于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而造成的
C.保护空气要发展“绿色工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D.森林能净化空气,被称为“地球之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平衡.在两烧杯里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若在右盘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为使天平保持平衡,应在左盘加入与铁质量相同的金属是(  )
A.ZnB.AlC.CuD.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只用组内两两物质间的反应,不用其它试剂,不能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
A.NaCl  Na2CO3   Ca(NO32   HClB.CuSO4   NaOH   H2SO4  Ba(OH)2
C.K2CO3  H2SO4    HNO3  BaCl2D.Na2SO4   BaCl2   K2CO3   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