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gNaOH、NaCl、NH4NO3固体,振荡.

(1)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________ 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

(2)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 .

NaOH;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解析】 (1)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高于20℃; (2)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到冷的试管外壁凝结成小水珠,因此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洁净的燃料-氢气 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气常用的药品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药品相遇后所发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氢气可用________法,收集较干燥的氢气可用________法。

锌粒;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解析】 根据实验室中制备氢气的反应原理可知:实验室制取氢气用的是颗粒状固体锌和稀硫酸,常温下发生反应,实验现象是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因氢气不溶于水,收集较纯净的氢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收集较干燥的氢气可用 向下排空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___

A、试管   B、________ C、燃烧匙     D、蒸发皿.

B烧杯 【解析】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都可以直接加热,而烧杯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有机化合物:乙醇、葡萄糖、干冰

B. 氧化物:MnO2、K2O、KMnO4

C. 碱:KOH、Ca(OH)2、Na2CO3

D. 酸:醋酸、硝酸、硫酸

D 【解析】 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如乙醇、葡萄糖,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干冰)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视为无机物,A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KMnO4中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碱是指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C错误;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解析】 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包含了草木的燃烧,A错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包含的是铁杵变成针的物理变化,没有燃烧反应,B正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的有蜡烛的燃烧,C错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包含的有石灰石的燃烧,D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属于溶液的是

A. 汽水 B. 蒸馏水 C. 牛奶 D. 豆浆

A 【解析】 A、汽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错误; C、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错误;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 B. 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

C. 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D 【解析】 A、生理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所以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故A正确;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多种,但是溶剂只要一种,故B正确;C、溶液的浓稀指的是溶液的质量分数,饱和、不饱和指的是溶解的溶质是否达到了最大限度,故C正确;D、在说明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温度,故D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题型:单选题

相同质量的下列四种物质中,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

A. 过氧化氢 B. 高锰酸钾 C. 氯酸钾 D. 水

D 【解析】 根据所给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然后比较得出答案。 假设每种物质都生成32g氧气,计算后比较: 2H2O22H2O+O2↑ 68g 32g 2KMnO4K2MnO4+MnO2+O2↑; 316g 32g KClO3KCl+O2↑ 81.7g 32g 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18年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溶解,过滤,蒸发

B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除去硫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镁

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D

鉴别化肥KNO3和NH4NO3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 A、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均能溶于水,故不能通过过滤进行分离,选项错误;B、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还需要加入稀硝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防止碳酸根离子的干扰,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但是会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钠,选项错误;D、硝酸钾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温度降低,故可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