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人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人CO2 , 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 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 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 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 CO2具有酸性

D 【解析】 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二氧化碳没有酸性;将CO2气体通人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很容易分解,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些金属外观为银白色,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假设 B. 实验 C. 观察 D. 做出结论

B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 根据题意,“可拿磁铁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假设、实验、观察、做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4元素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Cl      B. Ar      C. Mn       D. Si

C 【解析】 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四个选项中属于金属的是锰。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按国家规定,教室中CO2的体积含量不能超过0.15%.抽样调查发现我市中小学教室中CO2的含量严重超标,根据你班的实际情况,分析超标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教室中学生多,课余时间少且不通风,所以二氧化碳含量超标.改进建议;减少班上的学生人数,改进通风条件,课余时间学生要离开教室打开窗户给教室通风. 【解析】 中国的人口密集,特别是公共场所.在校学生多,而且中国的学生学业重,每天课余时间少,天天呆在教室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加上通风条件不好,所以教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标. 故答:教室中学生多,课余时间少且不通风,所以二氧化碳含量超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B. 通过灼热的木炭

C. 通过澄清石灰水

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解析】 虽然CO具有可燃性,但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其内部混有少量CO但也无法燃烧除去,A选项错误;一氧化碳不和木炭反应,不能除去一氧化碳,B选项错误;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最后留下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不能达到除去一氧化碳的目的,C选项错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把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自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D选项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化学反应的表示 同步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实验课上,为检验镁条能否在N2中燃烧,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氮化镁(Mg3N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和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3;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②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③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④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固体颜色,取少量固体加入水中。

(1)(分析)

a.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________;

b.步骤③中镁条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c.步骤④中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白色浑浊及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结论)镁能在N2中燃烧,并生成Mg3N2。

请你判断:2.40g镁条在某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为________。

a.3.33g       b.3.93g      c.4.00g        d.3.96g

消耗完钟罩内的氧气,防止空气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3Mg+N2Mg3N2Mg3N2+6H2O=3Mg(OH)2+NH3↑bd 【解析】 (1) a、要验证镁条在氮气中能否燃烧,需将空气中的氧气除去,因此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 除去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防止空气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以便镁条在氮气中燃烧; b、由题意可知,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氮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化学反应的表示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Na2CO3+HCl=NaCl+H2O+CO2↑    B. Mg+O2MgO2

C. CH4+2O2CO2+2H2O          D. 2Fe+6HCl=2FeCl3+3H2↑

C 【解析】 A、该方程式没有进行配平,正确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A错误;B、镁元素的化合价常显示+2价,正确的方程式为:2Mg+O22MgO,故B错误;C、该方程式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符合客观规律,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D、铁在置换反应中常显示+2价,正确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D错误。故选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2分子、原子 题型:单选题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有毒气体较多,其中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为最主要的两种。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能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B.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不变

C.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图中生成物有三种

A 【解析】 分析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N2+2CO2.则:A、由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故A正确;B、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D、图中有一种单质和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2 物质组成的表示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符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N2两个氮原子

B. 2H两个氢元素

C. 2H2O两个水分子

D. Ca2+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解析】 本题是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的考查,A、N2表示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故A错误;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B错误;C、2H2O表示两个水分子,故C正确;D、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而不是表示化合价,故D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