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氖原子2Ne;
(2)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Fe2+
(3)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氖原子,就可表示为:2Ne;
(2)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亚铁离子可表示为:Fe2+
(3)根据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核外的电子数,在该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核外电子数为:2+8+2=12;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
故答案为:(1)2Ne;(2)Fe2+;(3)12;(4)Al;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你认为该组装置中还缺少棉花;收集装置是D(或E);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且可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收集装置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同学们都能解释红色固体物质的出现,请你写出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CuSO4=FeSO4+Cu.但却对气体的生成产生了疑问,这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S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较简单的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的气体中若复燃说明是氧气.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3)甲、乙同学实验的结果表明气体中既不含O2也不含SO2.丙同学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气体是H2
[实验探究]丙同学为了检验H2,收集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且管口略向下倾斜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很小的声音.然后再将气体用带尖嘴的导管导出点燃且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气体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觉到发热.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的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性质与用途B生活常识
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安全常识D健康常识
煤气泄漏-打110报警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水冲洗,再涂稀醋酸
人体缺铁元素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注: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解);
步骤Ⅰ: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Ⅱ:向b中加入质量为mg的石灰石样品粉末,由注射器a向b中缓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除d中导管,准确读数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步骤Ⅲ:将b中剩余固体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ng.
步骤IV: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步骤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写出据此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frac{m-n}{m}$×100%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通过误差分析,兴趣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①步骤Ⅱ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②二氧化碳有少量的溶解,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继续分析】你若还有关于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请继续写在下面
③步骤Ⅱ中,反应可能放热,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④注入的稀盐酸占有一定体积,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磁冰箱的效率比普通冰箱效率高,生产磁冰箱所用的材料中含稀土元素钆(Gd),钆元素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核电荷数为64,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
A.29B.64C.93D.1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结合所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硫的燃烧”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内都装些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酒精灯火焰上加金属网罩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用一只大的玻璃缸,装上水,在缸里放几株水生植物,并用沙子固定,用漏斗把植物罩住.在一支试管里注满水,把试管慢慢倒过来罩在漏斗上,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试管.给予人工光照,在不断改变灯与植物的距离下进行测定.记录植物放出的气泡数目,结果如下:
灯与植物之间的距离(厘米)102030405060708090100
气泡个数(个/分钟)161386543210
在灯光的照射下,植物放出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1)三个水分子3H2O
(2)二个氢氧根离子2OH-
(3)+2价的镁元素$\stackrel{+2}{Mg}$
(4)氖气Ne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