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一个青蒿素分子有42个原子构成

分析 A、根据青蒿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选项说法错误.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5+1×22+16×5=282,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青蒿素的每个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过程Ⅰ和过程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改变
C.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如图是小忻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忽略)制备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

(1)请补充画出装置C中a、b导气管.
(2)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到装置D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确定装置C收集满CO2
(3)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B中5mL浓Ba(OH)2溶液压入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D内的紫色石蕊试液会被压入到C中,形成紫色喷泉.
(4)小易同学分析实验后,发现用此装置收集到的气体不够纯净,你认为应该将气体先通过怎样的处理再通入C装置,用于除去杂质,你的方法是:气体先通过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化学变化中可能伴随一些现象.对下列化学变化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色烟雾
B.生石灰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感到烧杯外壁发烫
C.铜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大量气泡
D.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海洋中含有非常丰富的镁资源.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
海水中的氯化镁$→_{过滤}^{加熟石灰}$氢氧化镁$→_{蒸发结晶}^{盐酸}$MgCl2$\stackrel{通电}{→}$Mg
(1)整个流程中共涉及2个基本反应类型.写出上述流程中由氯化镁得到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如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
①若用金属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得结果和实际值相比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对燃烧条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出一条即可).
(3)老师每次做有关镁的实验时都会强调: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拿出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镁;②可能是Mg2(OH)2CO3,③可能是氢氧化镁.
根据已有知识小赵认为猜想①是错误的,其理由是因为氧化镁通常为白色固体.
实验探究:小赵对灰黑色物质进行加热,发现试管口有无色液滴出现,产生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分析:实验后,小赵认为③的猜测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说明此变化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而氢氧化镁中根本不含碳元素.
査阅资料得出结论:Mg2(OH)2CO3可以加热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你写出 Mg2(OH)2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Mg2(OH)2CO3$\frac{\underline{\;\;△\;\;}}{\;}$2MgO+H2O+CO2↑.
(4)某同学用部分被氧化的镁条10g放在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0.6g 的氢气,请计算出该镁条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假设镁只与氧气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2015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有同学在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时,意外发现铁丝的表面有少量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事后他们对该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想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该气体可能是H2、O2、S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分析讨论】经过思考分析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可能是SO2,理由是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现象不符.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大家分别设计实验:
甲同学认为是氧气,设计了验证方法收集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乙同学认为是氢气,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先装入足量的颗粒状铁,再加入适量的水将长颈漏斗下端液封,将铁丝改为颗粒状铁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打开活塞K1、K2,先通一会儿氮气,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4)关闭K1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关闭K2;实验现象:A中出现大量气泡,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甚至上升.
(5)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K2,在尖嘴处引燃气体,然后倒扣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B处气体安静的燃烧并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结论】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反思】①A中的长颈漏斗除了起到添加药品的作用,还可起到缓解瓶内压强的作用.若将该实验装置的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是否可行?否(选填“是”或“否”).
②丙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方案有缺陷,如果生成的气体是O2和H2的混合气体会有安全隐患,为避免造成危险,点燃前应该检验气体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能帮我们解释许多问题.
(1)用适量的硫酸可以出去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中常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形成白色固体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诗词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为床金做马(《红楼梦》)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C.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元日》)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潍坊市濒临渤海湾,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利用海洋中的贝壳及食盐可以制得纯碱,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物理(填“物理”或“化学”).
(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①处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③反应(填写反应序号).
(3)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运用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10305060
溶解度/gNaCl35.836.337.037.3
KNO320.945.885.5110
①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乙(填“甲”或“乙”)
②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69.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