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草酸(H2C2O4) 固体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H2C2O4$\frac{\underline{\;浓硫酸\;}}{\;}$CO2↑+CO↑+H2O,若用该反应来制取CO,制气装置应选BC,不需要加热;其中的C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除去.检验气体的纯度(或验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容易引起爆炸;若用CO还原氧化铜粉末,应选装置E,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根据图可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或 H2),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解答 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酒精灯;D;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
(2)草酸(H2C2O4) 固体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H2C2O4$\frac{\underline{\;浓硫酸\;}}{\;}$CO2↑+CO↑+H2O,若用该反应来制取CO,制气装置应选BC,不需要加热;其中的C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除去;故答案为:BC; a;
(3)检验气体的纯度(或验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容易引起爆炸;若用CO还原氧化铜粉末,应选装置E,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检验气体的纯度(或验纯);E;CuO+CO$\frac{\underline{\;\;△\;\;}}{\;}$Cu+CO2;
(4)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根据图可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或 H2),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气(或 H2);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电解水的实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 | |
B. | 生成物既有氧化物,又有单质 | |
C.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
D. | 图示各物质(从左到右)的质量比是2:2: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质 | H2SO4 | Na2SO4 | MgSO4 |
溶解度/g | 与水任意比互溶 | 19.0 | 39.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 白纸变黑甚至穿孔 |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
B |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 |
C |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MnO2固体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MnO2是过氧化氢溶液 分解的催化剂 |
D | 向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振荡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人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
B | CuO粉末 | C | 加人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
C | KCl晶体 | MgO | 溶解、过滤、蒸发 |
D | CO2 | CO | 在O2中点燃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选项 | 溶液 | 杂质 | 试剂 |
A | NaNO3溶液 | Na2CO3溶液 | 过量Ba (NO3)2溶液 |
B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足量CaCO3固体 |
C | 氢气 | 氯化氢 | 先通过过量NaOH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
D | Fe2(SO4)3溶液 | Na2SO4溶液 | 适量NaOH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