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 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 D.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解析】 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故A错误;B、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物质的内能增加,从而使得温度升高,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B正确;C、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C错误;D、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5.2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题型: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炼铁:

(1)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管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B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收集CO。

(4)若a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2.4 g,则加入a管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___g。

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3CO+Fe2O32Fe+3CO2CO2+2NaOH=Na2CO3+H2O能8 【解析】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加热前要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 (2)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已知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该氧化膜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Al2O3+6HCl=== 2AlCl3+3H2O。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0~50 s,发生稀盐酸与Al2O3的反应

C. 50 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D. 100 s~140 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C 【解析】 A. 根据第二个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所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正确;B. 密闭容器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根据第一个图像可知,0~50 s,压强不变,所以是发生稀盐酸与Al2O3 的反应,正确;C. 50 s 时,溶液中溶质为 AlCl3和HCl,错误;D. 100 s时,稀盐酸与铝恰好反应,所以100 s~140 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正确。故选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水中的白磷________,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均填“燃烧”或“不燃烧”)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____ (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填序号)。

(3) 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与老师设计的实验相比,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不燃烧不燃烧燃烧②④③④能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②④符合这一说法;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接触空气,有空气燃烧的,有不通空气不燃烧的,其它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灭火时常采取A、B、C措施,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标号填在横线上: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____;

(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燃着的可燃物____;

(3)将沙土铺在燃着的化学药品上____。

BCA 【解析】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属于移走可燃物灭火; (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燃着的可燃物,属于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灭火; (3)将沙土铺在燃着的化学药品上,属于隔绝空气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B. 石油是“清洁燃料”

C. 石油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

D. 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

C 【解析】 A、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储存量已越来越少,所以错误. B、石油的成分复杂,含有碳、氢、氧、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不是清洁能源,错误. C、石油是一种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正确. D、石油是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例如塑料等制品原材料都来源于石油.错误.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全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小明同学去登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如图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③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明用制取的蒸馏水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________;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

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吸附;,氧气. 【解析】 (1) ①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絮状物对杂质有吸附作用,使悬浮颗粒汇聚在絮状物中而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②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弄坏,使过滤失败,正确;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以防止滤液飞溅,正确;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以防止浊液洒在过滤器外边,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溶液单元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完成如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液体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

一滴植物油

_____________

汽油

一滴植物油

_____________

几小粒碘

_____________

酒精

几小粒碘

_____________

注意:“实验现象”填“溶解”或“不溶解”即可.

上述实验说明同一物质在________的溶剂中溶解的能力________.

为什么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______?

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

不溶解溶解不溶解溶解不同不同汽油可以溶解油污不同 【解析】 植物油不溶解于水,且植物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将水和植物油加入试管中后,植物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汽油能溶解植物油,故将植物油加入汽油中后植物油溶解在汽油中;碘不能溶于水,故将碘加入水中后,碘沉淀与水中;碘可以溶解在酒精中,故将碘加入到酒精中后,碘溶解在酒精中; (1)由实验可知,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甲醇可作赛车燃料其化学式为CH3OH.请计算:

(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

(2)甲醇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_____。

32;氧。 【解析】 (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12+1×3+16+1=32; (2)根据甲醇的化学式CH3OH可知,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1×4):(16×1)=3:1:4,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