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两个实验.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步骤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实验1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2:研究CO2与NaOH固体的反应
步骤1:A中盛有稀硫酸、B中盛有Na2CO3固体,C中盛有NaOH固体.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步骤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2.
步骤3: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问上述操作的目的排出B中的空气.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说明CO2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与现象为打开K1,关闭K2,气球明显鼓起.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变瘪.

分析 实验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知,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据此写出化学反应式;
实验2: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特点分析操作目的;证明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减少了,就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

解答 解:(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C中的白磷是可燃物,加入热水后也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但这时C中的白磷不燃烧,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当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说明这时满足了白磷燃烧的条件,即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氧气来自B中发生的反应.B装置可以做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所以在B中生成氧气,就要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所以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通过这个实验也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燃烧需要氧气;
(2)实验2:步骤1中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说明气球内还有气体没有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说明CO2与NaOH固体的反应.
所以进行改进后,继续实验.实验1中气球没有明显变瘪,应该是装置中的空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结果.
所以进行实验2时,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这样做的目的一则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二则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然后进行后续实验,打开K1,关闭K2,气球变大,所以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然后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变瘪,气球内的二氧化碳与C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了.
故答案为:排出B中的空气;打开K1,关闭K2,气球明显鼓起.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变瘪.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证、实验基本设计.要同学们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方可做好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A~G,由H、C、O、Na、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A为固体单质,B为气体单质,A在B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固体C易潮解,常用作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CO2不能用固体C干燥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3)将固体A久置于空气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E的溶液,得到黄色溶液,同时有气泡冒出.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H2SO4、FeSO4、Fe2(SO43
(4)F和G均含三种元素,F的溶液可以跟G的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5)E的溶液与F的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为了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明同学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铜片表面析出黑色(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由此得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为了最终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明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方案是将铁片放入装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铁片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则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或者是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而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则铁的活动性大于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歌厅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是电线起火,引燃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造成的.
(1)聚氨酯塑料泡沫属于有机材料(填“有机”或“无机”).
(2)起火的电线在火灾中起到的作用是B(填字母序号).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化学兴趣小组如图1模拟教材中的炼铁实验,再将所得的黑色粉末物质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发现黑色粉末消失,但始终没有气泡生成.

(1)铁元素的常见价态有+2、+3.将Fe3O4表示为两种氧化物的结合形式FeO•Fe2O3
(2)根据现象“没有气泡生成”猜想,黑色粉末物质可能是:
①氧化亚铁;②四氧化三铁;③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
(3)图中装置有明显缺陷,从环保角度出发,应采取的措施是将尾气点燃.
(4)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应在装置A、B间增加一个安全瓶,可以有效防止B中的澄清石灰水倒吸入A中.
(5)某科技小组查阅CO与Fe2O3反应各产物开始生成的温度情况:
Fe2O3$\stackrel{300℃以上}{→}$Fe3O4$\stackrel{600℃以上}{→}$FeO$\stackrel{700℃以上}{→}$Fe
由于酒精灯通常只能提供400-500℃的温度,则黑色粉末的成分理论上可确定为Fe3O4
(6)设计实验对黑色粉末进行探究.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反应方程式
1.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
30%热的盐酸中
无气泡、溶液颜
色变成黄绿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2.用磁铁吸引此粉末能够被吸引说明该物质具有磁性
某同学选用X溶液与黑色粉末反应,也可以证明黑色粉末中不含有Fe,则X为A.
A.硫酸铜溶液  B.硫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7)在一定温度下,该科研小组将3.2克Fe2O3与足量的CO混合加热,反应结束后冷却,精确称量黑色粉末质量为ag(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若a=2.24g,黑色粉末是Fe;②若a=2.88g,黑色粉末是FeO;③若a=3.09g,黑色粉末是Fe3O4
④若黑色粉末是混合物则a的取值范围是2.24g<a<3.09g.
(8)请你画出以温度为横坐标,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纵坐标(如图2),表示用CO还原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1是“XX牌贴身暖宝宝”使用说明书,小王等同学阅读了使用说明后,对它的成分和发热原理产生了兴趣,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
(1)袋内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至少有2种,其外袋材料属于合成(填“无机非金属”、“合成”或“复合”)材料.
(2)初步探究成分及发热原理
【提出问题】:“暖宝宝”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氧化(即生锈)的过程.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步骤1取A、B两袋“暖宝宝”,将A袋按使用说明打开外袋取出内袋;而B袋不打开外袋.并将两袋样品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A袋的“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B袋温度无明显变化.“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O2接触.
步骤224小时后,分别剪开A、B两袋,各取少量袋内物质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A袋内物质部分溶解,产生黄色溶液;B袋内物质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浅绿色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黄色溶液的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得出结论:“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
【继续探究】:小王和同学们想继续探究“暖宝宝”发热后,剩余物质中是否还含有活性炭,他们取适量A袋内物质于烧杯内,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滤渣.为进一步验证黑色滤渣的成分,小王和小李同学分别设计了甲、乙两个如图2所示的装置,点燃滤渣,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产物,你认为甲图的装置结论更可靠,理由是乙方案酒精燃烧生成的CO2会干扰实验.
同学们分析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暖宝宝”放热现象之所以很明显是因为:①铁呈粉末状,活性炭有吸附性,使铁能与氧气、水等接触充分;②氯化钠能加快铁生锈;
(3)测定“暖宝宝”中的含铁量
取一片包装完好的“暖宝宝”,剪开包装,利用袋内物质立即进行实验.
【实验方法】:取样品m g,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与药品,测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将实验所用药品装入各仪器中,记录量气管(水准管中水不会溢出)初始刻度;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稀硫酸至不再有气泡冒出.在实验过程中,若烧瓶和量气管内气体压强过大,可将水准管下移(填“上提”或“下移”).
④等恢复至室温,并调节量气管与水准管两边液面相平后,再次记录量气管刻度;
【数据处理】:
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d g/mL,测得氢气体积为v mL.则该“暖宝宝”中铁粉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frac{28dv}{m}$×100%.
【交流讨论】:利用丙装置,即使操作无失误,测量结果仍会偏大,原因是滴入烧瓶内的稀硫酸占一定体积,小王重新设计了一个如图丁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实验时,在气密性良好的前提下,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的稀硫酸体积为V1mL,充分反应后,右侧针筒中气体的读数为V2 mL,则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为V2-V1 mL.
(4)测定“暖宝宝”中的铁、碳质量比
小李取了一片外袋已有部分破损的“暖宝宝”,剪开包装,利用袋内物质立即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①2Fe(OH)3═Fe2O3+3H2O;②Fe+2FeCl3═3FeCl2;③在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Fe先与FeCl3反应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经该实验测定,新产品的配料中碳粉和铁粉的质量比为1.9:7.28,该片已有破损的“暖宝宝”中的剩余铁单质的质量为6.1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工厂的原料Fe2O3(粉末状)中混入了铜粉,现要测定混合物中的铜粉质量分数可用多种方法,请按照测定步骤依次选择下列所示的实验步骤(填编号字母),再列举两种不同的方法.提供可选择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可重复选用)
A.用天平称取混合物W克                     
B.在空气中充分加热W克混合物
C.将混合物W克加到足量的氯化锌溶液中     
D.将混合物W克加到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E.小心过滤                         
F.在高温加热W克混合物的条件下通入充足的CO
G.根据混合物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    
H.用天平称量加热冷却后的混合物质量
I.用天平称量洗涤、干燥后的滤出物质量
方法实验步骤依次编号方程式
例:A、B、H、GFe2O3+3H2SO4═Fe2(SO43+3H2O
方法一
方法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自从歼-20首次试飞被曝光以来,中国的新一代战机便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人们首先发现,不仅歼-20炫酷的外形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其机身一改以往颜色,变成了灰黑色.这灰黑色就是其能隐形的关键,它能吸收雷达发出的雷达波,主要成分是有机物M(分子式:C6H4S4;M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6H4S4+11O2→6CO2+4SO2+2H2O).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其组成元素,并探究其分子结构进行了下列实验:

将少量样品放入A的燃烧管中,通入足量O2,用电炉加热使其充分燃烧,并将燃烧产物依次通入余下装置(夹持仪器的装置已略去)
说明:1.A中CuO的作用是将有机物中的C元素全部氧化成CO2
2.品红溶液用于检验SO2会褪色,KMnO4溶液用于吸收SO2并且不与CO2反应
(1)计算有机物M中碳的含量35.3%
(2)说明飞机能上升的原因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升力
(3)装置B的目的是验证有机物中含氢元素,则B中盛装的试剂可为:无水硫酸铜.
(4)D中盛放的试剂是:c(填序号).可供选择的试剂:
a.NaOH溶液  b.品红溶液  c.KMnO4溶液 d.饱和石灰水
(5)能证明有机物含碳元素的现象是:E中溶液不褪色,F中有白色沉淀.
(6)装置Ⅰ、Ⅱ不能互换的理由是:生成物通过II时会带出水蒸气,干扰氢元素的验证.
(7)指出装置F的错误未与大气相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