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探究实验】用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NH3·H2O)和浓盐酸(HCl)的玻璃棒相互接近,产生大量的白烟。
【问题提出】白烟是什么物质形成的呢?
【查阅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NH3气体;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NH3与HCl可发生化合反应;铵盐遇碱放出氨气;氯化银为白色沉淀;氨气具刺激性气味并使湿润酚酞试纸变红
【猜测】(1)你的猜测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答案合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蜀山区三模)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
CaCO3
CaCO3
,可能含有Ca(OH)2
MgCO3
MgCO3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夜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
Ca(OH)2
Ca(OH)2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渐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质量的关系如图2曲线表示:
【评价】(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
除去空气中的CO2
除去空气中的CO2
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
增大
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若正确回答第(2)(3)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演算反应时,若两种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图线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
MgCO3
MgCO3
(填化学式),理由是
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g,大于22g
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g,大于22g

(3)装置图1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图3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
以上实验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庐阳区一模)小丽午餐时买了一份清炒菠菜和一份豆腐肉片汤,但同学告诉她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会产生结石.小丽对此产生了兴趣.
探究一: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1)①制作豆腐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CaSO4)②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是诱发人体结石的物质之一.
(2)①可溶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②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试验流程】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碳酸钙、草酸钙、氯化钙属于
(酸或碱或盐).
(2)②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除尽可溶草酸根、碳酸根
除尽可溶草酸根、碳酸根

③加足量醋酸溶液的目的是
使沉淀B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
使沉淀B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

(3)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边浑浊,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Ac=Ca(Ac)2+H2O+CO2
CaCO3+2HAc=Ca(Ac)2+H2O+CO2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不同温度下,草酸钙分解的产物是否相同?
已知下列事实:
①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②12.8g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4)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O4
 高温 
.
 
CaO+CO↑+CO2
CaC2O4
 高温 
.
 
CaO+CO↑+CO2

注意:若答对(5)小题奖励4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60分.
(5)通过图中数据分析.400℃-5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2O4
 高温 
.
 
CaCO3+CO↑
CaC2O4
 高温 
.
 
CaCO3+CO↑
;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CaCO3和CaO
CaCO3和C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7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初三下学期第九周模拟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分)小华是个非常爱动脑的同学,做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观察得非常仔细,以下是他们小组观察、记录并思考的一些问题:

    (1)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目的是    ▲  

    (2)经过溶液的学习后,小华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的道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导电的是(   ▲   )

    A.蔗糖       B.植物油       C.高锰酸钾       D.碳酸钠

    (3)溶液能否导电是由溶质在溶剂中分散的微粒不同而决定的,能导电的溶液是因为这些溶液中溶质以    ▲   (填“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这类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可简捷地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如硫酸在水中的分散过程可简捷地用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米表示,那么氢氧化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         

    (4)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20,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不要求计算过程)

    (5)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与电解水相似的现象:两根石墨电极上都出现了气泡。这激发了小华探究气泡成分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小华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提出假设】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3: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以上假设的依据是    ▲   

    【设计实验】小红决定用电解水的装置重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进行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分别收集氯化钠溶液通电

    时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收集证据】观察气体颜色,刚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无色气体,

    发现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条件下产生了两种气体。

    【实验分析】若一支试管中收集剑的气体为黄绿色,另一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则假设    ▲    成立:若两支试管内收集到了两种不同的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证明假设l成立,并且氯化钠溶液通电时还生成了氢氧化钠,请写出氯化钠溶液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___。

【反思与评价】联想电解水的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    ▲   (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1分)小华是个非常爱动脑的同学,做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观察得非常仔细,以下是他们小组观察、记录并思考的一些问题:

    (1)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目的是   ▲  

    (2)经过溶液的学习后,小华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的道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导电的是(   ▲   )

    A.蔗糖      B.植物油      C.高锰酸钾      D.碳酸钠

    (3)溶液能否导电是由溶质在溶剂中分散的微粒不同而决定的,能导电的溶液是因为这些溶液中溶质以    ▲   (填“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这类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可简捷地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如硫酸在水中的分散过程可简捷地用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米表示,那么氢氧化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         

    (4)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20,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不要求计算过程)

    (5)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与电解水相似的现象:两根石墨电极上都出现了气泡。这激发了小华探究气泡成分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小华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提出假设】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3: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以上假设的依据是   ▲   

    【设计实验】小红决定用电解水的装置重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进行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分别收集氯化钠溶液通电

    时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收集证据】观察气体颜色,刚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无色气体,

    发现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条件下产生了两种气体。

    【实验分析】若一支试管中收集剑的气体为黄绿色,另一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则假设    ▲    成立:若两支试管内收集到了两种不同的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证明假设l成立,并且氯化钠溶液通电时还生成了氢氧化钠,请写出氯化钠溶液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___。

【反思与评价】联想电解水的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    ▲   (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