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1)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常温下B的不饱和溶液,在只要求保持其中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升高温度或加入B物质;
(2)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1℃时含A、B两种物质且均饱和的混合溶液,若要从中分离出少量A的纯净物,其操作方法是降温结晶;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5g,所以将3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2.5g;
(4)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15gB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解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降低温度并继续加入B物质;
(5)①t2℃时,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错误;
②将t2℃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物质会析出晶体,B物质不会,所以此时两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C错误;
③在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用两份等量的水分别配制成A、B的饱和溶液,这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故正确;
④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用等量的A、B分别配制成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m1g和m2g,则m1<m2,故正确.
故选:③④.
故答案为:(1)升高温度或加入B物质;
(2)降温结晶;
(3)72.5;
(4)降低温度并继续加入B物质;
(5)③④.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风力发电 | |
B. |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 |
C. | 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物质--二氧化碳 | |
D. | 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废弃塑料难降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法一:向试管中滴入CaCl2溶液 | 无色液体变白色浑浊 | 溶质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和氯化钠 |
方法二:向试管中放入镁条 | 没有气泡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