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推测中错误的是

A. “土卫六”上地表温度与地球表面相近

B. “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

C. “土卫六”地貌的形成可能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D. “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与气态甲烷的相互转化

A 【解析】 A、常温下甲烷是气体,降低温度后可以变为液态, 故说明“土卫六”上地表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故错误; B、液态甲烷是有机物,故“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故正确; C、液态甲烷的流动可能使“土卫六”地貌发生改变,故正确; D、“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故正确。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

2CH3OH + 3X + 4NaOH ="= " 2Na2CO3+ 6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O2 B. CO C. CO2 D. H2

A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反应后2Na2CO3和 6H2O共含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12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而反应前2CH3OH和4NaOH已含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故3X应含有6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O2,答案为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加盐酸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氢氧化钠

B. 将CO和CO2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CO中混有的CO2

C. 加热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O

D. 加硫酸除去Na2SO4中混有的Na2CO3

C 【解析】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新生成的氯化钠不属于杂质,可以达到目的,A选项正确;CO2属于酸性气体,和碱性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H2O,CO和NaOH不发生反应,可以达到除去CO2的目的,B选项正确;高温煅烧CaCO3,生成CaO和CO2,而加热条件下CaO不发生反应,故达不到除去CaO的目的,C选项错误;硫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Na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根据沸点范围不同分馏出来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石油分馏的过程是______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__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将改变居民的气体燃料结构,下表是几种气体燃料的价格和热值:

燃烧物

煤气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价格

1.4元/千克

6.0元/千克

1.8元/千克

热值

1.56×104KJ/千克

4.5×104KJ/千克

3.9×104KJ/千克

综合考虑,你将选择哪种燃料 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天然气、热值高且价格相对较低 【解析】 石油分馏是根据各组成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化石燃料中的碳元素燃烧后转化为二氧化碳,氢元素反应后转化为水,故该物质燃烧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硫元素燃烧后转化为二氧化硫,氮元素转化为二氧化氮;天然气的热值高,价格便宜,性价比高,故选天然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氢能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诱人的新能源。但目前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还未能进入应用阶段,其原因是 ( )

A. 氢气燃烧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问题尚无定论

B. 氢气的制备耗能巨大,廉价制氢技术尚未成熟且氢气的贮存、运输等安全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C. 原料紧缺

D. 氢气燃烧的放热量低于相同质量的矿物燃料,经济效益欠佳

B 【解析】 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洁净能源,所以A错误. B、氢气是通过电解制备的,耗费大量电能,廉价制氢技术采用太阳能分解水,但技术不成熟,是制约氢气大量生产的因素.所以B正确. C、水电解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故错误; D、氢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燃烧时产生能量一般高于同质量的其它燃料,所以D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B.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C.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B 【解析】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条件缺一不可,故正确; B、爆炸是可燃物急速燃烧而引起的,当可燃物不与氧气接触时,就不会发生燃烧而引起爆炸,故错误; C、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是化学变化,比如烟花爆竹的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是化学变化,比如气球的爆炸,故正确;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因为化纤类服装易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全册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计算题

2017年年初,科学家利用显微镜针头手工“敲打”原子,首次成功合成能稳定存在4天之久的三角烯分子。三角烯(化学式为C22H14)将在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和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请计算:

(1)三角烯的相对分子质量。

(2)三角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3)三角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

278;132∶7;94.96%。 【解析】 (1)C22H1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2+14=278。 (2)三角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4=132∶7。 (3)三角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94.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全册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锌 B. 硫酸铜 C. C60 D. 金刚石

C 【解析】 A选项金属锌,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选项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C选项C60,是由分子构成的;D选项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答案选择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上册第1章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 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 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 D. 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C 【解析】 A、石灰浆抹墙后,其中的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酚酞试液与显碱性的物质反应时能够变色,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生石灰和水反应能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