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如图1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
(1)用图1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 .
(2)若③中游码读数为1.2,则他称取NaCl的质量是________ g.
(3)按照图③称量的药品来配制溶液,该同学需要用水的体积是________ mL.(水的密度为1.0g/mL)
(4)他按图2量取水的体积,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无误差,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②③①⑤④;5.8;52.2;小于 【解析】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NaCl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③①⑤④; (2)由左盘中药品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若③中游码读数为1.2,则他称取NaCl的质量=5g+2g-1.2g=5.8g; (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2.2《奇妙的二氧化碳》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A 【解析】 试题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分析判断。 A、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常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真奇妙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 看到耀眼的白光
C. 有白色固体生成
D. 铝箔消失了
C 【解析】 判断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看到耀眼的白光、铝箔消失了,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白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3氧气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 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C. 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 【解析】 A、并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人的呼吸作用,不需要使用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是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如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的化合反应也需要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硫酸铜溶液等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3氧气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A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A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用硝酸钾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硝酸钾
B. 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 该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只有量筒、玻璃棒
D.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并贴上如图所示标签
B 【解析】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50.0g×20%=10.0g,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0g-10g=40.0g(40.0mL),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应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故选项说...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C 【解析】 试题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转移瓶中;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不能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因为这样会将溶液的质量分数改变;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
A.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 【解析】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电灯通电后也能发光发热,却不能属于燃烧,因它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正确. 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不正确. D、氧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4元素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1mol氮气和2mol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2mol甲,若以“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可以表示甲分子的的图示是(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有题中的叙述可知,1mol氮气和2mol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2mol甲分子,甲分子为二氧化氮分子,故选择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