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如图中的四位同学对CO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B.
C.D.

分析 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1、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2、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判断.

解答 解: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故A说法正确;
B、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
C、CO表示一氧化碳这种物质;故C说法正确;
D、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钙、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取白色固体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Ⅱ.取Ⅰ中红色溶液少量,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得白色滤渣和红色滤液.Ⅲ.向步骤Ⅱ所得白色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Ⅳ.向步骤Ⅱ所得红色滤液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步骤Ⅰ、Ⅱ、Ⅲ可知该溶液中一定有Na2CO3、Na2SO4,一定没有CaCl2、CuSO4.(用化学式填写)
(2)步骤Ⅱ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BaCO3↓+2NaOH、Ba(OH)2+Na2SO4═BaSO4↓+2NaOH;.
(3)通过上述实验仍无法判断的物质有NaOH (用化学式填写),要证明其是否存在,可采取的操作要证明氢氧化钠,需要除去碳酸钠,可以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是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写出步骤、现象和结论)(若有多种物质,任选一种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使用铬超标胶囊生产药品的问题.铬虽然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过量的摄入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影响人体的抗氧化系统,溶液得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多种疾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由此可知道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质子数为24.
(2)不同价态的铬毒性不同,+6价比+3价的铬毒性要强100倍,请写出+3价铬的氯化物的化学式CrCl3
(3)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钢中加入一定量的铬制成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请你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防锈方法: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查阅资料】
①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
②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④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Ca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2)B、D中所盛试剂相同,该试剂为浓硫酸,其作用分别是干燥氢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
(3)实验时先打开A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中酒精灯,其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实验反思】小组同学通过反思提出问题:上述制得的氢化钙是否纯净?他们再次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足量的水和已称好0.42g的氢化钙样品,按图2所示连接仪器(固定装置略).
步骤2:将Y形管倾斜,使A中的水全部进入B中: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读取量筒读数..
最终,量筒读数为400mL,通过上述实验可分析出制得的氢化钙不纯净,其依据是0.42g×$\frac{4}{42}$>400×10-3L×0.09g/L.(用计算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氨气易溶于水,易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氨气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已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B、D、E中所装药品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实验前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C1、mD1

实验步骤:
Ⅰ.连接装置A、B、C、D、E,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注入足量浓氨水后关闭旋塞.通入氨气一段时间后,接着连接装置F.
Ⅱ.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
Ⅲ.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
Ⅳ.记录量气管读数为VmL.
V.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C2、mD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NaOH固体所起的作用,是利用了该物质遇水溶解放热的性质.
(2)若mC1-mC2═(mD2-mD1)×$\frac{8}{9}$,则可证明氨气的组成中不含氧元素.
(3)步骤Ⅲ通入氨气的目的之一是排出装置内生成物,减小误差.
(4)如果略去装置B,导致的后果是②.
①装置C中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
②会得出“氨气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的结论
③使测得的氨气组成中N、H元素质量比偏大
(5)为减小误差,在读取量气管读数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水准管,使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相平.
(6)步骤Ⅱ中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对实验结果没有(填“有”、“没有”或“不确定有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A-G是初中化学一至六单元中的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B为无色液体,C、E、F、G为无色气体,G是一种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1)A的化学式为H2O2
(2)F由CO2(填化学式)分子构成.
(3)若D为纯净物,则D→C发生的化学反应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D→C为物理变化,则D可能是空气(填物质名称).
(4)用灼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F中少量的G.
(5)在自然界植物中,F和物质B通过光合作用变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氢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之一,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原因是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产生污染,火箭利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热值大(选填“热值”或“比热容”);为了便于储存,利用降温加压的方式将气态氢变成液态氢,液态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2013年新年来临之际,浙江萧山一厂房发生大火,三名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过不幸牺牲,每年发生的火灾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我国“GB-4968-85”火灾分类标准,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融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柴油、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请回答完成以下内容:
(1)物体燃烧的条件是:
①有燃烧物;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乙醇失火属于B类火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样品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1)仪器认识: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试管;②量筒.
(2)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装置连接:各装置的接口连接 a→(c)→(b)→f.
(4)在测量生成氧气体积的实验中,小组同学先加热A装置,将装置中空气排尽,然后正确连接各装置的接口.请判断这样操作是否合理:否(填“是”或“否”).
(5)实验结果发现,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小于计算所得的数值.请写出导致实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