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结合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变酸性土壤的固体是 ;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3)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A. 大于(a+b)克 B. 小于(a+b)克
C. 等于(a+b)克 D. 小于或等于(a+b)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分)下图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氢气属于纯净物中的 ;
(3)此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B. 都含有氧气 C. 都含有氧分子 D. 都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原料。小明欲从孔雀石中提炼出单质铜。
【查阅资料】(1) 碱式碳酸铜加热易分解,其方程式为:Cu2(OH)2CO3加热2CuO+CO2↑+H20。
(2) 向Cu2(OH)2CO3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设计方案】在实验室中以碱式碳酸铜、铁粉、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单质铜。请你仿照下图画出方案二制取铜的流程图,要求:步骤最少。
方案一:
方案二:你设计的方案为
【进行实验】方案一中最后一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的实验现象为
【反思】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碱式碳酸铜,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Cu2(OH)2CO3]推知,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淀粉、食盐、纯碱、泡打粉、去污粉和部分变质的熟石灰6种固体物质。老师从中取出任意3种并编号,让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认分别为哪种固体。
【查阅资料】
① 该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
② 该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③ 熟石灰变质的原因是因为其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实验准备】
为顺利完成任务,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预备实验。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 |
淀粉 |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 无明显现象 |
泡打粉 |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有气体产生 |
【实验过程】
小组同学对老师提供的三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 实验3 取实验1上层清液,加入3滴酚酞溶液 | |
固体Ⅰ |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有气体产生 | |
固体Ⅱ | 固体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有气体产生 | 溶液变红 |
固体Ⅲ | 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有气体产生 | 溶液变红 |
【得出结论】
1.固体Ⅱ、Ⅲ加水形成的溶液pH 7 (填“>”、“<”或“=”);
2.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得知,固体Ⅰ是 ,固体Ⅱ是 。
3.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固体Ⅲ不能确定的物质为 。请你设计确认该固体的实验方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推广无纸化办公 B.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C.夏天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