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B.
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BaCl2溶液中逐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分析 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和图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质量不变,故正确;
B、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溶液呈碱性,pH>7,故错误;
C、向BaCl2溶液中逐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一开始就会产生沉淀,故错误;
D、等质量的镁和锌中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量多,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数量掌握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米粉B.高锰酸钾C.植物油D.白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中甲、乙两同学以“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图A所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上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地操作、准确地称量和细致地观察.
【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乙同学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乙的结论正确,请你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甲在操作过程中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锥形瓶,所以剩余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物的总质量减少了.
【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查阅资料】甲、乙两同学通过查阅材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慎密地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交流表达】请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大意义?(不超过30字)该科学结论对于定量认识化学反应,合理进行化工生产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有效地去除色度、臭味,可去除水中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和某些无机物,包含某些有毒的重金属.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空气净化器、自来水和饮用水净化、治理室内甲醛以及蔬菜保鲜等等,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强弱的因素很多,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他们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后,观察到右侧玻璃管中液面高于左侧.
(1)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由实验现象可推知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可能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中仪器①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散热.
(2)若医院用装置B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b(填“a”或“b”)端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3)C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大后小(填“大”或”小“).
(4)D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frac{\underline{\;\;△\;\;}}{\;}$Cu+CO2
(5)上述实驗中操作错误的是A(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

(1)实验1中,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
(2)实验2中(正确操作)看到的现象是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3)实验3中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4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或着火点);③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是B.
A.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C.用氢氧化钠固体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D.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氮气中的氧气(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人们常说,下霜后大白菜会变甜,这句话有没有科学道理呢?某同学查阅了一些资料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资料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而淀粉是不甜的.
资料2:科学研究表明,在冬季,一些蔬菜的植株体内会产生葡萄糖,溶于水后使细胞液中糖分增加,细胞液的凝固点降低,这样细胞液就不容易结冰,植株就不容易被冻坏.
资料3:葡萄糖(C6H12O6)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可生成葡萄糖酸(C6H12O7)和水,同时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据此可以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步骤一:在大白菜基部切取一段叶片,置于研钵中研磨直至出现汁液,将等量汁液分别移入1号、2号两个烧杯中.
步骤二:在1号烧杯中加入碘液,发现变蓝色.
步骤三:在小试管中加2毫升质量分数为0.1%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4至5滴质量分数为0.05%的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步骤四:把小试管中的物质倒入2号烧杯,加热至沸腾并搅拌,发现蓝色沉淀逐渐消失并出现砖红色沉淀.
根据上述资料及实验现象分析,回答一下问题:
(1)从步骤二的现象可推测大白菜中含有淀粉,从步骤四的现象中可推测大白菜中可能含有葡萄糖.
(2)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u(OH)2$\frac{\underline{\;\;△\;\;}}{\;}$C6H12O7+2H2O+Cu2O.
(3)分析资料1和2可知,冬天时一些蔬菜变甜,是这些植物对低温的一种适应,其变甜的葡萄糖是由淀粉转化而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