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 一般未受污染的天然降水的

B. 长期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与瓶中的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

C. 严格地讲实验室使用“通风橱”防污染是不负责任的,因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D 【解析】 A、一般未受污染的天然降水的pH为5.6,PH<5.6的雨水称酸雨,故A说法正确;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玻璃瓶塞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了硅酸钠和水,硅酸钠是有粘性的,可以使塞子和瓶口粘住的缘故,故B说法错误;C、实验室中的“通风橱”的作用将气体向室外排出,不是将产生的有害气体转化或吸收,不起防污染的作用,故C说法正确;D、变瘪的乒乓球放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1-3章综合评估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的部分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B. 硼和氮两种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D.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减少

D 【解析】 同周期中,元素的原子的半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惰性气体除外,故A正确;由汉语名称“硼和氮”,可知硼和氮两种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B正确;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012,说法正确,故C正确;由上表可知,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加,而非减少,故D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评估检测试卷 题型:综合题

观察 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比较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

对比是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思考:比较/对比①冰 ②水 ③水蒸气中分子的特征和性质的异同,将结果填在表中.(如果相同,用“①③”表示;如果不同,需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填序号)

比较/对比项目

比较/对比结果

水分子的能量 

 ______________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______________

水分子的质量

 ______________

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______________

水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

在图乙电解水的装置中,导线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_极,小明推测“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下同)环节,还需要________来进行验证.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

.获得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要验证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说明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若试管内集到的气体为,则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_

若氢原子模型用

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构成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________.

写出乙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这一反应是将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该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含有的化学能之和比反应前水所含的化学能________(高、低).因为________.

用化学符号填写:在乙装置实验中,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生成新的微粒是________.由此我们可知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关于通电分解水试验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生成氧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中水分子没有改变中水分子改变③②①③②①相同①②③相同负 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可燃性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电化学高要通电才可以发生反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原子不改变,氢气+氧气水化合反应 【解析】 (1)装置A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改变,装置B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 (2)水、冰和水蒸气是水的三个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评估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先后发现的元素种类有( )

A. 20多种 B. 90多种

C. 100多种 D. 2000多万种

C 【解析】 目前已发现的物质有数千万种,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C选项正确。故选择C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综合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1)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中都含有氯元素,下图是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

C.该元素的原子形成阴离子后,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根据生活经验,汗水含有的某物质有咸味,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粒子符号)。

碳酸氢钠在焙制糕点和炸油条时常用作发泡剂,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理

(4)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I)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Ⅱ)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①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②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食用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取某食用纯碱样品2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6.6g气体。试计算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2NaHCO3Na2CO3+H2O+CO2↑ 肯定含有;可能含有 取少量的溶液,加入足量溶液(或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或用试纸测定) 【解析】 (1)由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7,即质子数为17,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变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 B. C. D.

D 【解析】 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发现氧气的体积分数少于,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 查看装置是否漏气 B. 实验中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C. 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D. 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

D 【解析】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时,外界的气体会进入集气瓶,使氧气测量变小,故选项错误;B、红磷的量不足空气内的氧气不能完全消耗,进入水量比五分之一要小,故选项错误;C、未冷却至室温时气体膨胀,就打开了止水夹,进入水量比五分之一要小,故选项错误;D、由于木炭燃烧后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故选项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探秘水世界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数值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解析】 A、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本选项操作错误;B、倾倒液体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且与瓶口紧挨,故本选项操作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已经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且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故本选项操作错误;D、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故本题选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化学上册第1-3章综合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4分)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 ,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1)不会 原子核 (2)B (3)C 【解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大多数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 (2)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