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t2℃,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饱和
C.使乙从溶液中结晶,多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t1℃时,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6.7%
【答案】D
【解析】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邱县可知,t2℃,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不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饱和,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饱和影响不大,所以使乙从溶液中结晶,多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
D、t1℃时,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100%=16.7%,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精析】掌握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和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饱和和不饱和的转变方法: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涉及到四种物质
B.原子的种类不变
C.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SnO2中Sn的化合价为( )
A.-4
B.+4
C.+3
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一瓶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备氧气.实验室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一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混匀三个步骤.如果把50克质量分数为20% 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克;在整个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②钥匙③试管④酒精灯⑤滴管⑥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下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 |
实验三 |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