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许多化学物质,下列有关物质用途描述正确的是( )
A.食品厂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B.酒厂可用工业酒精勾兑饮料酒出售
C.为使海产品颜色鲜亮可用甲醛溶液浸泡
D.霉变的花生经过抛光、油炸等工序处理后就可以食用
【答案】分析:小苏打的主要成份是碳酸氢钠;工业酒精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醇,甲醇有毒;甲醛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性质而使其变性;霉变的花生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致癌性.
解答:解:A、碳酸氢受热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喧软,所以A正确,
B、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剧毒,人饮用会使人中毒,所以B错误,
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所以C错误,
D、霉变的花生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所以D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4、通过学习化学,我们澄清了许多有关错误认识,逐步了解了化学的本质.请参照示例,否定一列错误的认识.
有关认识 否定例证
  只有固体物质才能做溶质   医用酒精中的溶质乙醇是液体
    只有水才能做溶剂
碘酒中酒精是溶剂
    溶液都是无色的液体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
金属元素名称中都有金字偏旁   汞是金属,但无金字偏旁
所有的元素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氢元素的原子中有的不含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依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填在横线上);
(2)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有许多优点,如:
①②
①②
(填序号).
①产物无污染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④生成物只有氧气
(3)为确定某集气瓶最多可收集氧气的体积,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测量方法(仪器用品等任选):
集气瓶装满水倒入量筒内读出体积即为瓶内氧气的体积
集气瓶装满水倒入量筒内读出体积即为瓶内氧气的体积

(4)兴趣小组从网上查到如下信息: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A
,收集装置是
C
C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未在试管口处加一团棉花
未在试管口处加一团棉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谷城县模拟)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某些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色金属;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农业上常用F改良土壤(如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D为
CaO
CaO
;G为
NH3
NH3

(2)H和E反应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uO
 高温 
.
 
Cu+CO2
CO+CuO
 高温 
.
 
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某些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红色金属;E为有毒气体,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机体缺氧;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如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D为
CaO
CaO
(填化学式,下同),俗称为
生石灰
生石灰
(填一种俗称,下同);F为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
,俗称为
熟石灰
熟石灰

(2)H和E反应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
  △  
.
 
Cu+CO2
CuO+CO
  △  
.
 
Cu+CO2

(3)请写出F→G的方程式
Ca(OH)2+(NH42SO4=2NH3↑+CaSO4+2H2O
Ca(OH)2+(NH42SO4=2NH3↑+Ca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许多化学物质,下列物质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或解释不符合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