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分)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

(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取较多的蛋白质。下图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

A.橙子 B.西红柿 C.大豆 D.玉米

(2)环保问题成为2014年全国两会热议的焦点,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____________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购买清洁能源汽车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甲烷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5)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依据酸所具有的性质,判断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大理石塑像 B.铝制门窗 C.钢铁结构大桥 D.花草树木

 

1C2C D 3)向下斜的火柴,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燃烧。 4)CH4 5SO2 ABCD

【解析】

试题分析:(1)A.橙子和B.西红柿主要含维生素;C.大豆中富含植物性蛋白质;D.玉米中主要含淀粉。所以应选C项。

(2)多开私家车和煤火力发电都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会加重PM2.5污染;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则不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所以不会加重PM2.5污染。应选CD两项。

(3)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向下斜的火柴,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燃烧。反之则无法预热,火柴梗不容易达到着火点,不容易燃烧。

(4)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5)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酸雨中的酸可与A中的大理石、BC中的金属制品反应,且可腐蚀花草树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考点:食物中的有机物、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及形成的污染、酸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初三二调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沐川甩菜已成为沐川的一张名片,给远方亲友邮寄甩菜略表心意已成时尚。甩菜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

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减轻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盐酸 C.浓硫酸 D.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5分)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小刚用A装置未看到明显的现象,他认为CO2与NaOH不发生反应。

小丽用B装置进行实验,看到气球变鼓,认为CO2与NaOH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老师指出:CO2与水接触也能看到上述现象,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两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分液漏斗再向B烧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又看到气球变瘪,从而确定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解释气球变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变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证明C中的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两位同学认为利用该装置做个对比实验,补做的实验是: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D.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胆汁(6.8~7.4)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D.胃液(0.8~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7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NaHCO3饱和溶液中,镁条消失并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   为确定产生的气体和白色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收集并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想假设】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

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白色固体可能是

【查阅资料】:Mg(HCO3)2能溶于水;   :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观察到  

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秤取一定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碱石灰,再通入浓硫酸,分别称量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

碱石灰增重,浓硫酸不变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改进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毕业会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 酒精洒到桌面着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C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D 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