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如图1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

(2)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②t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图t1℃,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
 
的溶液.
③t2℃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烧杯中再加入10g的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④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
 

(3)某同学进行图3所示实验,证明酸碱发生反应的现象为:试管中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2,该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名称).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2)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来分析解答;
(3)根据酸碱中和以及酸碱指示剂遇酸、碱的变色情况和溶液的pH与溶液的酸碱性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数字即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即X=11;③那么2+8+Y=11,Y=1;④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易失,因此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这1个电子而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⑤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Na+
(2)①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钾要大得多,故t2℃时,将二者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硝酸钾溶液;③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在该温度下,将50g氯化钾放入100g水中,并不能完全溶解,有10g氯化钾不能溶解,得到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4g氯化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加入10g水后,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仍有6g氯化钾没有溶解,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④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要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温度不能低于t1℃.
(3)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滴加的盐酸恰好将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颜色变为无色;若溶液的pH=2,则说明滴加的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分别为氯化氢、酚酞、氯化钠.
故答案为:(1)①22.99;②11;③1;④失;⑤Na+
(2)①氯化钾;②硝酸钾;③饱和;不变;④温度不低于t1℃;
(3)红;HCl+NaOH=NaCl+H2O;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
点评: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既有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知识,也有关于溶液以及溶解度曲线的知识,还有关于酸碱中和以及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只要认真分析,紧扣所学知识,也能顺利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从H、O、C、N、Cu、K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相应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内.
(1)最常用的溶剂
 

(2)常用于制作导线或电气设备
 

(3)可用于灭火和人工降雨
 

(4)用作实验室热源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氢气 氯化氢 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C 加入硫酸锌溶液,过滤
D 氧化钙 石灰石 高温煅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含有Na2SO4杂质的Na2CO3固体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2)计算溶液A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1)根据图回答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实验室用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但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只能是
 

(2)实验室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
(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某花卉基地需要配制100kg10%的硝酸铵溶液,基地的实验室中现有20%的硝酸铵溶液,需这种溶液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ClO3
MnO2
.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2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2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填“>”、“=”或“<”)乙溶液析出的晶体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该温度时,将30gA物质假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假设温度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a点的含义是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
 
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