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正确认识是( )
A. 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B. 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发生变化
C. 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D. 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改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份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B. 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C. 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 锥形瓶中的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八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某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编号),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如果用F装置收集CO2,则CO2应从_____端进入(填c或d)。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实验室通过加热氯化铵(NH4Cl)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玻璃管中装的是细铜丝。
(已知:铜 +氧气氧化铜;氧化铜是固体)
(1)若加热前,两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有 30mL 空气,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理论上密闭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mL,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
(2)不同的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结果差别较大,甲同学最后剩余气体26mL,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 是_____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下图 1 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填 “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 2 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 A、B、C 溶液,在 A、B、C 三种 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 C 中再加入 25g 甲,充分搅拌, 恢复到 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
③将 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_____乙(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铜锌合金的粉末10g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滤液的质量为272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4 B. 上述物质中只有甲和丁可作燃料
C.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D. 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