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3)甲同学: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因为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5)丙同学:
“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6)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7)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丙同学的实验中现象是B中溶液褪色,C中溶液仍为紫红色,D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检验煤的碳元素和硫元素,需要我们知道质量守恒定律;会书写化学反应式;了解试验装置的合理性;会分析各种试验现象.

解答 解:[查阅资料](2)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生成了沉淀物CaSO3.故化学反应式为:SO2+Ca(OH)2═CaSO3↓+H2O;
故答案为:SO2+Ca(OH)2═CaSO3↓+H2O;
(4)据资料知,A试验中的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煤中含硫元素.B试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煤中可能含有碳元素也可能含有硫元素.故不合理.
故答案为:因为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6)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故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浓高锰酸钾溶液可与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溶液又可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故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故答案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7)观察现象:加热碳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稀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其褪色.二氧化硫在B中已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中的浓高锰酸钾溶液仍为紫红色.煤粉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是:B中溶液褪色,C中溶液仍为紫红色,D中溶液变浑浊.

点评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检验物质的存在和物质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小明在厨房里看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1个钠离子Na+;(2)两个氢分子2H2;(3)1个硫原子S
(4)2个氮分子2N2;(5)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钠元素在人体内可起到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正常兴奋和细胞的通透性等作用.若缺乏,将导致肌肉痉挛、头痛等;若过量,将导致水肿、高血压、贫血等.假设钠元素全部来源于食盐(NaCl).
(1)成人每天正常摄入食盐的质量约为5g,试计算每天摄入的钠元素的质量.
(2)某卫生部门对市面上一批生理盐水进行质量分析,取这种生理盐水250mL(这种生理盐水的密度约为1g/mL),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最终得到14.35g沉淀,试通过计算判断这批生理盐水是否符合医用标准.(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反应方程式(AgNO3+NaCl═Ag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实验中除杂的思路有两种:一是将杂质除去,二是将有用物质提取出来,以下除杂方法与后者的思路一致的是(  )
A.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B.用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C.加热蒸发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D.用过滤的方法从双氧水制氧气剩余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材制成桌椅
B.矿石粉碎
C.酒精挥发
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处,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难(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完成下列题目.
(1)酒精灯不小心被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该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2)在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作裂,你认为原因可能是试管外边有水;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写出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1)加油站里的汽油已贮存在油罐中,但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汽油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液氧和氧气的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3)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温度的改变,分子间的间隔也随之改变.
(4)木材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气体的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6)把糖放在水里,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蔗糖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水里去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