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化学小组利用CuSO4、FeSO4的混合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SO4+2Al═3Cu+Al2(SO43
(2)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A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有哪些?若无气泡产生,则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哪些?
(3)在实验时,某同学将铝片放入混合溶液中,发现有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他猜想该气体可能为H2、CO2或SO2.请分别说明不可能是CO2和SO2的原因.

分析 (1)根据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进行分析;
(2)根据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铝会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铜,然后再置换出铁,铁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前,铜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铝;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铁和铝,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3CuSO4+2Al═3Cu+Al2(SO43
(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铝会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铜,然后再置换出铁,铁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前,铜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铝;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铁和铝,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反应物中均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CO2;SO2有刺激性气味,而该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故也不可能是SO2
故答案为:(1)3CuSO4+2Al═3Cu+Al2(SO43
(2)铜和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铝;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均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CO2;SO2有刺激性气味,而该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故也不可能是S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相关研究者中已有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1)法国科学家拉韦朗从病人体内找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奖,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运输.
(2)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了化学物质DDT,获得1948年诺贝尔奖,用DDT杀灭蚊子,在当时有效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得出措施分析,用DDT杀灭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植物中分离出青蒿素(C15H22O5)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在物质分类中,青蒿素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模拟实验.
【查阅资料】
①生产原理: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NaHCO3(固体)↓+NH4Cl
 ②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③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依据资料①可知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NH4Cl的溶解度<(填“>”或“<”).
(2)NaHCO3受热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模拟实验】验证侯氏制碱法能获得纯碱
步骤蘸有稀硫酸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与结论
1从a管通入NH3,一段时间后,从b管通入CO2,溶液中有固体析出(1)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的作用是
(2)通NH3的a管若伸到液面下,会造成的后果是
2加热,导管口有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1析出的固体是碳酸氢钠
3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消失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是纯碱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步骤3的结论存在不足.依据题中信息,设计实验确定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成分,其方案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是碳酸氢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氯原子,用“
表示氯气分子,如图1为A、B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恰好完全反应),请你根据图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给定的符号,在图1方框内画出相应数量的B分子模型.
(2)已知D物质的化学式为HClO,写出该微观过程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O+Cl2=HCl+HClO
(3)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部分信息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硒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B.硒元素应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硒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油锅中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空气(氧气);相同质量煤粉比煤块燃烧更快、更剧烈,说明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所表达信息的模型.请写出其中的②与③所表达的信息:
(1)②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2)③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化学用语表述,属于科学规范的是(  )
A.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B.氧离子的符号:O22-
C.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Mg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它们在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它们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
(1)它们的水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是因为都呈碱性;它们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像这种碱和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它们的水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吸收反应多余的二氧化碳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选填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理由是溶解度大,相同体积的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
(3)利用物质与物质间的反应,可以制造出许多新的物质,请写出实验室利用石灰水制取少量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4)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分别暴露在空气中,固体氢氧化钠(选填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表面会出现潮湿耳逐渐溶解的现象,利用这种性质,该固体可以用作某些气体(如氧气、氢气)的干燥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老河口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标号b仪器的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KClO3和MnO2制O2 ,若选用A作发生装置,则还要增加酒精灯,并把装置A作如下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