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酸和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
| B. | 生石灰与熟石灰都属于碱 |
| C. | 酸就是有酸味的物质 |
| D. | 碱就是有腐蚀性的物质 |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 |
专题: |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
分析: | A、浓硫酸是常见的干燥剂. B、生石灰是氧化物. C、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D、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
解答: | 解:A、浓硫酸是常见的干燥剂,是因为它具有吸水性,故正确. B、生石灰是氧化物,不是碱,故错误. C、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有酸味不一定是酸,故错误. D、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有腐蚀性不一定是碱,故错误. 故选A |
点评: | 此题是酸碱盐知识的考查题,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掌握,是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写化学式) ,它与石油和 均属于化石燃料.
(2)石油的炼制得到很多产品,下列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填序号) .
①汽油②柴油③食用酒精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及 (只填一种)等新能源.其中氘的核能开发,被认为是解决未来世界能源、环境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知氘和氢是同种元素,则氘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出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
③用途: ;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
(3)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也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与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盐酸是 气体的水溶液,有 气味,易 能在空气中遇 而形成 .浓盐酸在空气中会产生酸雾,原因是 .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显 色,滴入无色酚酞时显 无 色;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显 色,滴入无色酚酞时显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拓展与应用】
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成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 A. | 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 B. |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 C. | 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 D. | 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
(1)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上述装置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
根据 可确定收集的气体的体积.
(3)为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字母):
a→ →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