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
B.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原子和离子不能相互转化

分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据此判断;
B.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引起物质体积的变大,据此判断;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据此判断;
D.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据此判断.

解答 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故A不正确;
B.热胀冷缩是由于温度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或减小缘故,而微粒本身大小不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
C.“花香四溢“是由于带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鼻孔中,所以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
D.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常见的粒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微观粒子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D.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A、B、D、F是四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它们之间有下列转换关系:
①A+O2→B
②B+H2O→D
③D→B↑+H2O
④B+Ca(OH)2→F↓+H2O
⑤F+HCl→B↑+H2O+CaCl2
写出B、D、F的化学式:BCO2;DH2CO3;FCaCO3
完成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生石灰Ca(OH)2B.消石灰CaOC.胆矾 CuSO4D.烧碱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学习了氢气和一氧化碳后,小明同学在弹力交流时发现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密度都比空气小,并且两者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都是淡蓝色的,由此提出疑问,如何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回去查阅资料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一氧化碳氢气实验装置简图
1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无明显现象实验现象:
烧杯壁上有水珠 
2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实验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无明显现象.
结论:可以通过检验两种气体燃烧的产物将他们鉴别出来,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有三个,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②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③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配置10%NaCl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NaCl
B.
称量NaCl
C.
倾倒液体
D.
量取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根据如图所示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A、B两图比较,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不变的是A(填字母编号)图.通过B图实验可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C图的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内预先装有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3)D图探究实验中,对比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对比现象①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请你设计实验,使水中白磷燃烧:用导管对着水中白磷通入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B.氯化钠C.氧气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选择A装置的原因是反应物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2)写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写出所需装置BD(填选项).
(4)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气体从i(选填“h”或“i”)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