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1)小明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属于______吸热 )反应。写出 61s 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 AgNO3 Cu(NO3)2 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对溶液 A 和固体 B 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成分可能有哪些?

(做出猜想)猜想①:只有 Zn(NO3)2

猜想②:有 Zn(NO3)2Cu(NO3)2

猜想③: Zn(NO3)2AgNO3

猜想④:有 Zn(NO3)2Cu(NO3)2AgNO3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填序号),其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滴加_____

有气泡产生

_____

(深入思考)若猜想④成立,固体 B 的成分是_____

3)除去 NaCl 溶液中 CaCl2 MgCl2Na2SO4 杂质的操作:①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②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 Na2CO3 溶液。

(提示:Mg(NO3)2BaSO4BaCO3 难溶于水)写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____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请写出溶液 BaCl2 Na2SO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上述试剂中的 Na2CO3 溶液不能用 K2CO3 溶液代替,请说明原因_____

【答案】放热 猜想③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后与硝酸铜反应,当含有硝酸银时,一定含有硝酸铜。 稀盐酸 ①②⑤③④ 碳酸钾和氯化钡、氯化钙、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会引入新的杂质

【解析】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钾,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1)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温度在升高,故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开始溶液的pH小于7,最终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中,61s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溶质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故化学式为

2)[交流讨论]一定量的 AgNO3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然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当溶质中含有硝酸银时,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锌反应完全,则有硝酸银存在时,一定含有硝酸铜,故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③,理由是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后与硝酸铜反应,当含有硝酸银时,一定含有硝酸铜。

[实验探究]猜想①成立,有气泡产生,锌过量,只有硝酸锌,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深入思考]若猜想成立,溶质含有Zn(NO3)2Cu(NO3)2AgNO3,说明锌粉反应完全且硝酸银有剩余,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故固体B的成分是银。

3)在除杂质时,加入碳酸钠应在加入氯化钡之后,加入稀盐酸应在过滤之后,MgCl2可用NaOH溶液除去,Na2SO4可用BaCl2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溶液可用Na2CO3溶液;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可用稀盐酸除去,故正确的操作先后顺序是①②⑤③④,溶液 BaCl2 Na2SO4 溶液反应是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钾,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试剂中的 Na2CO3 溶液不能用 K2CO3 溶液代替,原因是碳酸钾和氯化钡、氯化钙、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会引入新的杂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甲和图乙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若制取氧气,与A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D装置和F装置所装试剂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G装置的作用是_____;能说明与赤铁矿粉反应的气体是CO而不是C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

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__色。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按着_______排干净_______,再放入滴瓶中吸取液体。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3)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

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__色。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按着_______排干净_______,再放入滴瓶中吸取液体。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3)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如图是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的化学式是CO2

B.该图没有反映出质量守恒定律

C.BD所含的原子种类相同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家长每天都去菜市场买菜,市场的小商贩不知何时开始又免费提供塑料袋了,于是每个买菜人又恢复了如图所示的这种状态,塑料袋又开始泛滥了

1)看到此情景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种状态给环境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改善此状况,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黄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许多电子元件、家用龙头等,为了测定某黄铜(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称取25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10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49.88

74.76.

99.70

124.70

1)第1次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2)该黄铜粉末的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第3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商场见到一种神奇的蜡烛,买回点燃后发现怎么也吹不灭,他对这种蜡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带到学校和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烛芯制成的,吹不灭的蜡烛在普通蜡烛的烛芯外包裹了一层打火石。该打火石是在某种金属中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C。当吹蜡烛时,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又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问题与思考]

(1)“吹不灭的蜡烛利用的原理是燃烧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填燃烧的条件之一)

(2)蜡烛芯外包裹的金属是什么?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外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他们继续探究。(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1)同学们取该打火石,用砂纸打磨后,立即否认了该打火石中的金属是铜,那么他们观察到的是打火石呈现___________色。

(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经过对现象的分析后,他们认为该金属一定不是铁,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1)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金属的种类,小强提议用硫酸铜溶液进行试验,请你预测,将打火石加入到硫酸铜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2)同学们一致认为小强的方案不合理,经过讨论他们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确认了打火石中的金属是镁,他们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H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各物质并回答问题:(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转化过程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转化过程④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