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现有19g某H2O2溶液,已经知道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7,现向其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1gB、2g
C、3.2gD、4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根据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可以计算氢元素的质量,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最终生成水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和最终水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有一半转化成了氧气,如果知道过氧化氢的质量,就能够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答:解:H2O2溶液中H、O的质量比为2:17,
则19g双氧水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为:19g×
2
2+17
=2g,
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
 MnO2 
.
 
2H2O+O2↑ 可知,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
设反应后水的质量为x,
则有:x×
2
18
×100%=2g,
x=18g,
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9g-18g=1g;
故选A.
点评: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即可计算最终得到水的质量,这是解答的关键,要注意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液体的取用
C、
量筒读数
D、
给液体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
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溶液中能共存,加入强碱溶液有沉淀析出,加入强酸溶液能放出气体的是(  )
A、Na+、Cu2+、Cl-、SO42-
B、K+、Ba2+、NO3-、SO42-
C、Fe2+、NH4+、NO3-、Cl-
D、Na+、Ca2+、NO3-、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包氢氧化钠固体,他们根据学过的碱的性质,知道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于是他们对这包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二: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猜想三:部分变质,既有NaOH又有Na2CO3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固体成分,他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后有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固体中含有
 

(2)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于是他认为猜想二正确.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固体的成分,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①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过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反应后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
 
猜想三正确
【拓展迁移】
(1)该小组同学反思了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认识到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也会变质,请你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要除去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可将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加入适量的
 
溶液后,再过滤、蒸发结晶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小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一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用铜锌合金和此稀盐酸完成了如图的实验.
(1)恰好反应时的实验现象是
 

(2)该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否则会发生变质:
 

(2)铁和稀硫酸反应:
 

(3)盐酸除铁锈:
 

(4)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5)稀盐酸与烧碱中和
 

(6)熟石灰与碳酸钠反应制取火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有:原子的
 
 
 
不变,元素种类与总质量
 

溶于水温度显著升高的物质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NO23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材料,试计算:
(1)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N(NO23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3)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