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有关NaOH与CO2反应的探究
探究一:检验NaOH固体样品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成分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是碱性,KCl溶液、BaCl2溶液显中性、BaCO3难溶于水.
(1)检验样品是否变质a检验样品成分中是否含碳酸根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及结论):
操作现象结论
(2)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C(填编号,下同)再滴加E.
A.盐酸B.KCl溶液C.BaCl2溶液D.Ba(OH)2溶液E.酚酞试液.

分析 (1)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碳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 解:(1)检验样品成分中是否含碳酸根的实验方法如下表所示:

操作现象结论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如果产生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果产生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故填:C;E.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图1所示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某同学在t1℃时开始进行图2所示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在溶液①~③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填序号),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③(填序号).
(2)在溶液③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精确到0.1%).
(3)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如图3所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等工业支柱产业.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常用以下方法制得纯硅,如图所示:

(1)图中①、③发生了置换反应,②发生了化合反应.写出②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Si+2Cl2$\frac{\underline{\;高温\;}}{\;}$SiCl4;③SiCl4+2H2$\frac{\underline{\;高温\;}}{\;}$Si+4HCl.
(2)完成一种表示置换反应的通式:单质(I)+化合物(I)=单质(Ⅱ)+化合物(Ⅱ).
根据已学知识填表:
单质(I)单质(Ⅱ)相应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举一例)
A金属非金属
B金属(I)金属(Ⅱ)
C非金属金属
D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电炉\;}}{\;}$Si+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设计的方案如图所示,并进行实验;

(1)取A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人酚酞溶液,现象为酚酞试液变红色;
(2)向B中通人CO2,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CO2与Na0H发生反应了吗?
[查阅资料]①过量的CO2通人NaOH溶液时,生成NaHCO3;②Ca(HCO3)可溶于水;(3)NaHCO3+NaOH═Na2CO3+H2O;
[实验与分析]甲乙同学都分别取F溶液进行实验;
甲同学:向F中滴人硝酸钙溶液,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向F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大家分析后认为,乙同学的实验和结论正确;
①甲同学的判断错误的原因是如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向F中滴人硝酸钙溶液,也无明显现象.
②乙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探究: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生成物的影响
查阅资料:CO2+Zn  $\frac{\underline{\;\;△\;\;}}{\;}$CO+ZnO;    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2NaOH+CO2═Na2CO3+H2O(化学方程式);某同学建议F后面应加一盏酒精灯,目的是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2)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经检测为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
1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2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无现象
则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8HCl=FeCl2+2FeCl3+4H2O,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铁.
(3)通过该对比实验结果,你可以归纳出温度不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生成物不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为了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A.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B.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振荡,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振荡.
(1)实验B的目的是证明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
(2)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将上述3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里,静止后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包括酚酞和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缺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②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③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
石蜡50-70300-550约600
15352750约1800
97.8883约1400
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其原因可能是燃烧时的温度低于沸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保护气;它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可用来灭火.二氧化碳是农业生产中最好的气体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氧化镁是白色粉末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