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A>B>C.
(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无溶质析出的是C.
(3)2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g.
(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分析 (1)根据t2℃时,A、B、C三种物质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由三种位置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是否有晶体析出及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
(3)根据20℃时,A的溶解度为40g,进行分析解答.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AB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为发生改变;C的溶解度减小,有C物质析出,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t2℃时,A、B、C三种物质中,图中A物质在曲线上位置最高,B其次,C最低,故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A>B>C.
(2)由于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最大,将t℃的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由于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升温后无溶质析出的是C.
(3)20℃时,A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是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A物质,2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能溶解20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0g+50g=70g.
(4)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t1℃时A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AB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为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有C物质析出,但t2℃时C的溶解度小于t1℃时A的溶解度,故t2℃时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t1℃时A的溶质质量分数,故三种溶液的溶质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B>A>C.
故答案为:(1)A>B>C;(2)A;C;(3)70g;(4)B>A>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某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
B.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只含碳、氢元素
D.某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该物质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据报道,今年1月,我市南山区一家电子公司曾出现一起甲型H1N1流感局部暴发性疫情,但患者病情都较稳定.
(1)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来看,该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2)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用达菲治疗效果较好.生产达菲的主要原料是莽草酸,其化学式为 C7H10O5它由3种元素组成,它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无机物).
(3)许多国家正加紧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利用疫苗提高人体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从“宏观”和“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该反应中分子、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室用200g质量分数为3.4%的过氧化氢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镁离子2Mg2+
(2)碘酒中的溶剂分子C2H5OH;
(3)硝酸铵的化学式NH4NO3
(4)钻石的主要成分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为了确定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PH.先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再将一定量稀硫酸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混合溶液的pH小于7.结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H2SO4过量.
方案二:将稀硫酸加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结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SO4+2H2O.
(2)进一步获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放热(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溶解固体
B.
二氧化碳验满
C.
稀释浓硫酸
D.
测定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寒冬到,腊梅开,花香四溢,我们在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花香.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