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关问题.

(1)如图1是甲组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在由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40mL空气,给装有铜粉的玻璃管加热,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①装置一比装置二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有利于空气流通,反应更充分.
②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15mL 10mL
由此数椐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铜粉的量太少、装置漏气等.(任写两条)
(2)如图2是乙组同学配制溶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
①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②⑤①④③;
②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18.2g;
③上述实验过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时,若按图3方式进行读数,将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分析 (1)①根据铜粉与氧气的反应分析回答;
②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2)①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回答;
②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③根据两用的读数方法、注意事项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判断.

解答 解:(1)①由装置的特点可知,装置一比装置二合理,理由是装置一中的小气球在硬质玻璃管的右边,在推拉活塞时有利于空气流通,反应更充分.
②由上数实验数椐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frac{15mL-10mL}{40mL}×100%$=12.5%<21%,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铜粉的量太少,不能将全部氧气消耗、装置漏气等.
(2)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以,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②⑤①④③;
②根据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称取得NaCl质量为10g+5g+3.2g=18.2g;
③上述实验过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时,苦按图3方式进行读数,是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的量偏多,将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①合理,理由是有利于空气流通,反应更充分;②<,铜粉的量太少,装置漏气等,(2)①、②⑤①④③;②、18.2;③、偏小.

点评 实验的改进中要注意到方法和药品的完善,但是不能改变的是基本的实验原理.另外实验改进要方法更科学、操作更简单、现象更明显、结论更明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同学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主要万分是碳酸钙).他们取8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杂质不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
反应时间t/s03578910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80757066625858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22g.
(2)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到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火焰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即注入集气瓶内,(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生成了大量的白烟,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的结论外,你还可得出哪些有关氮气性质的结论(一条即可)氮气难溶于水.
(2)乙生用上述装置测定却发现氧气含量比正常值少许多,请你分析乙生测定失败的可能原因(找出两种)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
(3)丙生改用碳代替红磷进行实验测定,实验方案和甲生相同,你认为他能否得出正常值不能,原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没有产生压强差.
(4)实验完毕后,甲、乙、丙三生经过反思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使用的药品应具备的条件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要能容易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应具备的条件是固体.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米同学在化学课上学习了蜡烛燃烧的实验后,在实验室与同学继续进行了下面的探究.
【探究一】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 题,小亮、小刚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小亮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小刚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或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杯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尽
(2)本实验条件下,高蜡烛先熄灭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A.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爬向门外B.成站立姿势逃跑C.打开门窗跳出
【探究二】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只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光猜测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1)査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占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水蒸气.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小明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小亮、小光的猜测.
【解释与结论I (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小明的猜测是正确的.
(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C(填序号).

(2)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木炭燃烧后,为证明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可加入少量的液体为澄清石灰水;在铁丝燃烧的实验中常加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写出分子的基本性质三条.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高锰酸钾是生活中常用的杀菌剂,如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需要高锰酸钾和水的质量各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火上烧油C.量体裁衣D.滴水成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