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用化学符号填空
(1)亚铁离子Fe2+  
(2)纯碱Na2CO3  
(3)2个氢氧根离子2OH-  
(4)乙醇C2H5OH.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亚铁离子可表示为:Fe2+
(2)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碳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CO3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4)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1)Fe2+;(2)Na2CO3;(3)2OH-;(4)C2H5OH;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主要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写出由8号,13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3
(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从1逐渐曾至8.
(4)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5)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
阳离子Na+,阴离子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氧气作燃料炼钢
B.
氩气用于飞艇
C.
液氮冷冻机
D.
用稀有气体填充闪光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2C6H6+15O2$\underline{\underline{点燃}}$12CO2+6H2O
(2)8NH3+3Cl2═6NH4Cl+1N2
(3)3Cu+8HNO3═3Cu(NO32+2NO↑+4H2O
(4)4Fe(OH)2+1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下面结构示意图的字母填空.

(1)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E(填序列号,下同);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DE;
(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BC;
(4)属于金属原子的是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反应产物并探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①MgCO3和Mg(OH)2均为白色不溶物.
②MgCO3和Mg(OH)2均可跟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酚酞遇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酚酞遇碳酸钠溶液呈红色.
④CaCl2+Na2CO3═CaCO3↓+2NaCl
(1)提出假设
实验I: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和Mg(OH)2的混合物.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气体为氢气
实验Ⅲ①取实验I中少量的白色悬浊液,过滤,洗涤干净沉淀,
之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白色不溶物含有MgCO3
实验Ⅳ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只有白色沉淀产生③澄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2CO3(填化学式)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已知:MgCO3$\frac{\underline{\;\;△\;\;}}{\;}$MgO+CO2
Mg(OH)2$\frac{\underline{\;\;△\;\;}}{\;}$MgO+H2O
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①右图所示实验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B中碱石灰吸收,造成实验误差.
②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请分析数据并结合实验Ⅱ、Ⅲ、Ⅳ的结论,补全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Mg+4NaHCO3+2H2O═2MgCO3↓+Mg(OH)2↓+3H2↑+2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通过化学式“CO2”获得的信息有(  )
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②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④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钠NaClB.水HO2C.四氧化三铁FeO4D.五氧化二磷P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了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有上述实验事实可知:(提示:铁和硫生成硫化亚铁,硫化铜是一种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1)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FeS,Fe(填化学式),理由是B增重,说明有FeS,有气体收集到,说明有铁;
(2)B装置的名称是洗气瓶,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Na2S+2H2O;
(3)C装置的作用是验证硫化氢是否已经被完全吸收,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生成黑色沉淀;
(4)稀硫酸和固体M的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硫,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漏斗;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B、C.
A.铁和硫反应完的M中有未反应的铁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后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