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图是三个使用集气瓶进行的实验,结合我们曾经做过的实验回答问题.
(1)进行实验l时你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一点即可);
(2)用锌粒与较浓的盐酸制H2,将制得的H2通入实验2的集气瓶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H2中混有    气体;
(3)从环保角度考虑,在进行实验3时应改进的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分析:本题通过图中设计的实验,考查了铁与硫燃烧的现象.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还要注意瓶底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炸裂集气瓶;浓的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导致氢气不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是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硫在纯氧中的现象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因此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或水反应,这样可以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加强环保意识.
解答:解:(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答案为:火星四射(或产生黑色固体、或剧烈燃烧)
(2)浓的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导致氢气不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是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答案为:氯化氢(或HCl)
(3)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因此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或水反应,这样可以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盖上玻璃片,防止污染空气,加强环保意识.故答案为:瓶口加盖毛玻璃片(或瓶内装少量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或水)
点评:本考点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铁与硫燃烧体现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化学性质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本题联系课本知识比较多,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班级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选择,实验内容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操作
 
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迅速停止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乎停止. 产生气泡,反应持续时间较长
分析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 无法持续产生CO2
反应速率适中,可持续产生CO2,便于收集
反应速率适中,可持续产生CO2,便于收集
结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实验二]:选择与设计实验发生装置
(3)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
试管
试管
 ②
锥形瓶
锥形瓶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5)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
A
A
(填字母序号);
(6)固体反应物放在
多孔隔板上
多孔隔板上
(填“多孔隔板上”或“大试管底部”).
(7)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主要优势为:

①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②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③可以生成更多的CO2
(8)某学生在上述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又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B
B


[实验三]:设计收集装置,探究收集方法
(9)排空气收集时,集气瓶中导管应处的位置是
a
a
(填“a”或“b”);能够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填“Ⅰ”或“Ⅱ”).

(10)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之前,先要在集气瓶中装满
(物质),再将气体由导气管
h
h
(填“g”或“h”)通入.
(11)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的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
资料:过量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后,还可以再反应得到澄清溶液.
比较项目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生成和从水中逸出速率远大于其溶解速率和与水反应速率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
不与空气反应
不与空气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验满”分析:即便燃着木条熄灭,也难以确定空气完全排尽
向收集到的CO2中倒入等体积石灰水,振荡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由此得出结论
(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
②用排水法收集的CO2纯度
(填“高”或“低”)
[拓展研究]: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守恒.
(12)请计算,欲制取3.3g二氧化碳气体,至少需使用纯度(碳酸钙与石灰石的质量比)为75%的石灰石(杂质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泰州模拟)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b
烧杯
烧杯
;c
坩埚钳
坩埚钳
;e
集气瓶
集气瓶
;f
漏斗
漏斗

(2)如图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
gh
gh
(填序号).
(3)实验室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溶解;
过滤
过滤
;蒸发.
②上述三个步骤中都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
D
D
(填下列有关序号).
A.烧杯    B.漏斗    C.蒸发皿     D.玻璃棒
③该仪器在粗盐提纯第二步骤中的作用是
引流
引流

(4)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C
C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解于水,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水.
(1)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总结出氨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小于空气(或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解于水)
密度小于空气(或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解于水)
(写出一条即可);
(2)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使用的实验装置: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①采用上述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
A
A
(填装置序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②同学们一致认为,选择C装置收集氨气不合理,理由是
氨的密度比空气小
氨的密度比空气小

(3)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用 分别表示N2、H2、NH3.在催化剂表面(下图中表示催化剂表面)N2和H2反应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可用五张图表示如下:
①观察上图,可发现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E→
D
D
A
A
B
B
→C(在括号中填写其它三张图示的序号);
②综合以上五张图示,你能总结出的有关化学反应的一条结论是: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或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等)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或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等)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利用氨气进行“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a.将干燥的集气瓶B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氢气体并组装成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K3处于关闭状态至操作b完成为止);
b.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气瓶A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氨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
K1
K1
(选填“K1”或“K2”)处导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气;
c.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两只集气瓶中都出现白烟(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的细小颗粒).
①上述c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
氨气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
氨气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

②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
气体被消耗生成了固体,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气体被消耗生成了固体,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下图是三个使用集气瓶进行的实验,结合我们曾经做过的实验回答问题.
(1)进行实验l时你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用锌粒与较浓的盐酸制H2,将制得的H2通入实验2的集气瓶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H2中混有________气体;
(3)从环保角度考虑,在进行实验3时应改进的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