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参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研究与实践.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导管、橡皮塞等未画出):

实验药品:氯酸钾、5%双氧水、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比较研究】请填写下表
制取气体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收集方法和依据
氧气固体加热排水集气法O2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常温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实践研究】
(1)某同学选用a、c、d、f、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该同学选用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下列是该同学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BC.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2)在使用仪器f时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请你任意写出一点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3)四位同学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下列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他们对设计的装置相互进行了交流评价.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A;能够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的装置是D.检验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反思小结】
(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和气体不与水发生反应.
(2)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CO2气体.

分析 【比较研究】根据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进行分析.

解答 解:【比较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稀盐酸,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易溶于水,因此收集二氧化碳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

制取气体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收集方法和依据
氧气固体加热排水集气法O2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常温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实践研究】
(1)某同学选用a、c、d、f、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该同学选用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固定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的高度来调节酒精灯的高度;收集气体时,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集气的空气,当导管口的气体连续且均匀排出时,才能收集,故选:BC;
(2)在使用仪器酒精灯时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如: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3)装置A中发生装置部分,玻璃导管几乎伸到试管底部,加入一定稀盐酸后,导管口可能被液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排出,故使用此装置将有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要达到“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反应的目的,需要解决固体和液体可根据需要接触或分离,由于D装置中盛放碳酸钙的铜网可上下移动,满足随时接触随时分离的要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反思小结】(1)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确定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和气体不与水发生反应;
(2)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时,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CO2气体,或燃烧的条件下,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因而无法收集.
故答案为:【比较研究】
制取气体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收集方法和依据
固体和液体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实践研究】
(1)氯酸钾,二氧化锰,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BC;
(2)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3)A,D,Ca(OH)2+CO2=CaCO3↓+H2O;
【反思小结】(1)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不与水发生反应;
(2)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CO2气体.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B.
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C.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
氧气的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从图获取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39.95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最外层有18个电子D.元素符号为A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原子3Mg                         
(2)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
(3)石油中含有的主要元素(填写两种)C、H
(4)+5价的氮元素$\stackrel{+5}{N}$;
(5)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2
(6)一个亚铁离子Fe2+
(7)在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Ca、C、O
(8)在氧化铝中铝元素显正三价$\stackrel{+3}{A{l}_{2}{O}_{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亚铁酸镍将航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亚铁酸镍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在该过程中,亚铁酸镍是(  )
A.消毒剂B.催化剂C.反应物D.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D物质的化学式CO2;E物质的化学式CO;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E: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C→丙:4CO+Fe3O4$\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同学们应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
序号主要实验步骤装置内压强-时间图象


1
①1号抽滤瓶中不加任何试剂,
2号抽滤瓶中加入0.2gMnO2粉末,
3号抽滤瓶中加入0.2gFeCl3粉末.
②用三支分液漏斗分别加入15mL4%的H2O2溶液.


2
①三个抽滤瓶中分别加入0.2g FeCl3粉末.
②分别用1号分液漏斗加入15mL2%的H2O2溶液;用2号分液漏斗加入15mL4%的H2O2溶液;用3号分液漏斗加入15mL6%的H2O2溶液.



3
①三个抽滤瓶中分别加入0.2g FeCl3粉末,分别放入装有10℃、20℃、40℃水的水槽中.
②用三支分液漏斗分别加入15mL4%的H2O2溶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2号抽滤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某同学得到“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的结论,他的依据是实验1中2、3号瓶曲线不同.
(3)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催化剂种类、反应物浓度、温度.
【反思与评价】
(4)经过多次实验,有的同学对比实验1的3号瓶、实验2的2号瓶中同为40s时的气体压强,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温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M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是(  )
A.24B.27C.56D.1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B.电解水时用石墨作电极材料
C.节日庆典时用氢气充灌气球D.吃火锅时用固体酒精做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